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韓愈《貞女峽》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貞女峽》原文
《貞女峽》
韓愈 江盤峽束春湍豪,雷風戰斗魚龍逃。 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云濤。 漂船擺石萬瓦裂,咫尺性命輕鴻毛。 《貞女峽》譯文
江水盤旋曲折,高高的山峽束住了江岸,春天的急流洶涌而過,氣勢豪壯。江峽之中風軒激蕩,魚龍也驚恐逃遁。
江水從高處奔流直下,發出轟轟的巨晌,射向水的深處。一瀉百里,翻滾著巨大的波濤。
急流漂沒船只,沖開巨石,嘩啦啦像萬瓦齊裂,乘船的人的性命就在咫尺之間,輕如鴻毛。
《貞女峽》的注釋
貞女峽:貞女峽,在今廣東省陽山縣至連州市的連江(古稱湟水)上,從陽山縣城溯水而上約六十里處。
江盤:江水灣曲。映:兩山對峙,中經一水,叫峽。束:江水為峽所束。春湍豪:春水盛而流急。
雷風戰斗:形容江水翻騰,聲震峽谷,有如風雷相搏擊。魚龍逃:魚龍都被嚇跑了。
懸流:不是指瀑布,而是指峽谷很陡,谷水從上流下,狀若懸空。射水府:直沖入深水之中。
翻云濤:浪濤滾滾如云。
漂(piāo)船:水流迅急,迫害船舶的意思。擺石:移動大石。
咫尺:指距離之近,兼指很短的時問都會令人喪生。輕鴻毛:指輕如鴻毛。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詩中詩人置身于貞女峽后,身不由己地被遷入到另一個境界,眼前呈現令人目呆、驚心動魄的宏闊場景。該詩有別于他詩,似乎沒寫到詩人自己,但人們已深深地觸感到,詩人的魂魄早已被身臨的險象嚇飛了。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亂”。直言諫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遷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從祀孔廟。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與柳宗元并稱“韓柳”,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并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導“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寫作理論,對后人具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