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施閏章《錢塘觀潮》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錢塘觀潮》原文
《錢塘觀潮》
施閏章 海色雨中開,濤飛江上臺。 聲驅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絕岸愁傾覆,輕舟故溯洄。 鴟夷有遺恨,終古使人哀。 《錢塘觀潮》譯文
大海的景色在雨中蒙蒙展開,滾滾波濤飛濺到江上觀潮臺。
潮水來時,聲音像千騎馬在奔騰震天動地,氣勢像席卷著群山奔騰而來。
岸的削壁,被潮水拍打時生怕被沖垮;但江中的弄潮兒卻敢于駕著輕舟,隨著潮頭起伏騰躍,在水上回旋。
“鴟夷子皮”里,伍子胥的尸首猶有遺恨,錢塘江的怒潮永遠使人感到悲哀。
《錢塘觀潮》的注釋
錢塘:錢塘江,浙江的下游。
臺:指觀潮的臺。
絕岸:陡岸。
溯洄:逆流而上。
鴟夷:皮袋,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據《吳越春秋》等記載,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因勸諫吳王夫差而被疏遠、賜死。伍子胥臨死時,囑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來或者把頭割下來懸掛在南城門上,以便看到吳國的滅亡。吳王大怒,下令用鴟夷把他的尸體包裹起來,投入錢塘江。后來伍子胥化為錢塘江潮潮神。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歌詠自然景觀的詩,該詩描繪了錢塘江洶涌澎湃的聲勢。詩人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極力描寫潮聲之大,水勢之猛,寫實中滲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動,體現了作者非凡的語言駕馭能力。最后把錢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氣勢,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滿遺恨,表達了作者對伍子胥充滿深深的同情、惋惜與慨嘆。 作者簡介 施閏章(1619—1683),清初著名詩人。字尚白,一字屺云,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后人也稱施侍讀,另有稱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舉博學鴻儒,授侍講,預修《明史》,進侍讀。文章醇雅,尤工于詩,與同邑高詠等唱和,時號“宣城體”,有“燕臺七子”之稱,與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處“海內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學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學馀堂文集》、《試院冰淵》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