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陳堯佐《踏莎行·二社良辰》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踏莎行·二社良辰》原文
《踏莎行·二社良辰》
陳堯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見新來燕。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暝來何晚。 亂入紅樓,低飛綠岸。畫梁時拂歌塵散。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珠簾卷。 《踏莎行·二社良辰》譯文
春光明媚,良辰美景,庭院秋千高掛。燕子翩然歸來。承蒙尊貴的鳳凰垂青,才能與之相鄰。飛越湘水煙波,相從恨晚。
爭先恐后飛入紅樓,成群結隊縈繞柳堤。雕梁之上輕歌漫唱。若問燕子為誰來,卷簾之恩重如山。
《踏莎行·二社良辰》的注釋
踏莎(suō)行:詞牌名,又名《柳長春》《喜朝天》等。雙調五十八字,仄韻。
二社:指春社與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節日。春社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立秋后第五個戊日。
翩翩:輕快飛行的樣子。
許為鄰:同意燕子來作鄰居。
瀟湘:湘江的別稱,因湘江水深清得名。詞中泛指南方,是燕子所來的地方。
煙暝(míng):暮靄彌漫。
亂入:紛紛飛入。
紅樓:指富貴人家。
畫梁:有雕刻繪畫的房梁。
歌塵:梁上的塵土。據劉向《別錄》載,漢代有一個叫虞公的人,善于歌唱,其歌聲能震散梁上灰塵。燕子棲于畫梁之上,故用歌塵指梁上塵土。
珠簾卷:卷起珠簾讓燕自由出入。
作者簡介 陳堯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號知余子。閬州閬中人。北宋大臣、水利專家、書法家、詩人。宋仁宗時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師致仕。慶歷四年(1044年),陳堯佐去世,年八十二,贈司空兼侍中,謚號“文惠”。陳堯佐明吏事,工書法,喜歡寫特大的隸書字,著有《潮陽編》、《野廬編》、《遣興集》、《愚邱集》等。今存詞一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