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金陵三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陵三首》原文
《金陵三首》
李白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瀛州。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金陵三首》譯文
晉家朝廷南遷長江,金陵就是當時的首都——長安。
地勢有帝王之氣,山水則虎踞龍蟠。
金陵空自壯觀,長江亦非天塹。
酒醉回船歸家去,口吟吳歌獨自歡。
金陵地勢雄壯,江水空搖,高墻巍峨不動。
東晉在這里建都,百萬富豪紛紛在這里夾道修建高樓。
東晉終于滅亡,宮殿被荒草湮滅。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視著曾經繁華的江洲。
魏晉六代,興衰迭起,我且痛飲三杯,為金陵高歌一曲。
這里的宮殿不比長安的少,四周山巒圍城,比洛陽的山更多。
古殿傍邊吳王種植的花草,深深宮院里美女穿戴著的晉朝樣式的綺羅綢緞的服裝。
都隨著人事變換而消失,就像東流的江水,一去不回。
《金陵三首》的注釋
晉元帝南渡江,于金陵即位,遂都之。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諸葛武侯稱為帝王之宅。
《隋書》:陳禎明三年,隋師臨江,后主從容言曰:“齊兵三來,周兵再來,無勿摧敗,彼何為者?”都官尚書孔范曰:“長江天塹,占以限隔南北,今日北軍豈能飛度耶?”
顏師古《漢書注》:“楫謂棹之短者也。今吳越之人呼為橈。”
擁:環抱的樣子。金陵: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鐘山。
當時:指六朝。
謝朓詩:“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摟。”
國:都城。亡國:指相繼滅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
空余:只剩下。后湖:一名玄武湖,在今南京市東北。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這里指玄武湖中的小洲。
《小學紺珠》: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皆都建業。
《景定建康志》:洛陽四山圍,伊、洛、瀍、澗在中。建康亦四山圍,秦淮、直讀在中。
簡短詩意賞析 第一首描繪金陵城的壯險形勢以寄慨;第二首用盛衰對照手法,抒寫興亡之感,借以示警當世;第三首直以六代興亡喻指唐王朝盛衰。這組詩以十分簡括、濃縮的筆墨,選擇了很少的帶象喻性的金陵景物意象,巧妙地將它們銜接、映襯與對照,使之容納了大跨度的時間與空間,從而抒發出吊古傷今、借古鑒今的豐富情思。三首詩節奏明快而不平直,語意斬截而不淺露,詞采清麗而又雄健,情調慷慨悲涼,意境壯闊深遠,無論從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都可稱之為其懷古詩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觀燈樂行》”的原文翻譯 3、“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的原文翻譯 4、“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