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襄陽曲四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襄陽曲四首》原文
《襄陽曲四首》
李白 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 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 頭上白接籬,倒著還騎馬。 峴山臨漢水,水綠沙如雪。 上有墮淚碑,青苔久磨滅。 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 山公欲上馬,笑殺襄陽兒。 《襄陽曲四首》譯文
在襄陽行樂之處,至今猶有人歌舞《白銅鞮》之曲。
漢江之澤水回繞著江城,襄陽之花容月色實在是令人著迷。
晉人山簡醉酒之時,在高陽池醉態可掬。
他頭上反戴著頭巾,倒騎著馬回家樣子實在是可笑。
峴山依著漢江,水綠如碧,沙白似雪。
山上有紀念羊枯的墮淚碑,上面的字已經被青苔遮掩,看不清楚了。
姑且在習家池覓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墮淚碑了。
也學一學山公欲上馬的醉態,讓襄陽小兒也笑上一笑。
《襄陽曲四首》的注釋
襄陽曲: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八十五列于《雜歌謠辭·歌辭》。王琦云:“《襄陽曲》,即《襄陽樂》也,《舊唐書》:《襄陽樂》,宋隨王誕所作也。延始為襄陽郡,元嘉二十六年仍為雍州。夜聞諸女歌謠,因作之。其歌曰:‘潮發震陽來,暮至丈提宿。丈提諸女兒。花艷驚郎目。’”
白銅鞮:歌名。相傳為梁武帝所制。一說為南朝童謠名,流行于襄陽一帶。
山公:即山簡。晉代人,字季倫。“竹林七賢”之一山濤之子,曾任征南將軍,鎮守襄陽。但他不理政務,只知飲酒游樂,故時人編了首《山公歌》。后成為流行在襄陽一帶的一首兒歌。這首歌詼諧有趣,廣為流傳,常被游歷襄陽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白接籬:白色的頭巾。山簡每喝醉了酒,總是倒戴著頭巾,倒騎著馬回家。
水綠沙如雪:一作“水色如霜雪”。
墮淚碑:在襄陽峴首山。這里用羊祜的典故。
習家池:又名高陽池,位于湖北襄陽城南約五公里的鳳凰山(又名白馬山)南麓,建于東漢建武年間。
簡短詩意賞析 這四首詩既可見其性情,又可見其詩風。第一首詩描繪了人們在江邊長堤上載歌載舞的生動場景,展示了襄陽迷人的景色;第二首詩描寫歷史人物山簡的醉態,活靈活現地塑造了一個醉態可鞠的形象;第三首詩通過寫峴山、漢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墮淚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滅了的碑文等等物景,說明時間的長河能淹沒一切;第四首詩運用習家池與墮淚碑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現了作者瀟灑中的辛酸痛苦之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觀燈樂行》”的原文翻譯 3、“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的原文翻譯 4、“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