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薛濤《籌邊樓》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籌邊樓》原文
《籌邊樓》
薛濤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籌邊樓》譯文
籌邊樓高聳入云窗外一片清秋,氣勢雄偉豪壯威震西川四十州。
各位將領不要貪圖羌族的駿馬,樓的最高層可看到邊塞的盡頭。
《籌邊樓》的注釋
籌邊樓:唐代名樓,位于成都西郊。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十月李德裕出鎮西川節度使,次年秋為籌劃邊事所建,故名。
八窗秋:憑窗遠眺,可見八方秋色。
壯壓:謂高樓可震懾川西四十州之廣闊土地。
西川:四川西部,為唐邊境。
四十州:一說“十四州”。
羌族:古代羌族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四川西部,總稱西羌,以游牧為主。
邊頭:邊塞前沿。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景,氣象萬千;后兩句敘事,說明時移勢異。詩人的沉痛感受與前兩句的壯偉大不相同,在前后對比描寫之中,充分顯示出女詩人心系國勢盛衰的宏深器識和憂國憂民的生動形象。在一首短短的七言絕句里,有議論,有感慨;有敘述,有描寫;有動蕩開闔,有含蓄頓挫,在中唐詩中并不多見。 作者簡介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