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原文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杜甫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譯文
蜀州東亭,盛放官梅,爾乃勃發詩興,就像當年詠梅揚州的何遜。
此時,面對雪景,自然遙遙相思,何況趕上送別客人,恰逢臘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虧沒有寄來折梅,勾起我歲末傷情,賞閱折梅,怎勘那鄉愁繚亂,思緒紛紛。
這里的江邊,也有一棵梅花,漸趨吐蕊,朝朝暮暮,催得我白發絲絲,繁霜染鬢。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的注釋
東閣:閣名。指東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東。仇兆鰲注:“東閣,指東亭。”一說謂款待賓客之所。官梅:官府所種的梅。
何遜在揚州:典出《初學記》卷二十八。何遜:南朝梁詩人。
春:一作“花”。可:一作“更”。
歲暮:歲末,一年將終時。
若為:怎堪。唐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垂垂:漸漸。
朝夕:時時,經常。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以早梅傷愁立意,前兩聯就著“憶”字感謝故人對自己的思念,后兩聯圍繞“愁”字抒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全詩感情深摯,語言淺白,始終出以談話的口吻,推心置腹,蕩氣回腸,在杜詩七律中別具一格,歷來被推為詠梅詩的上品。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