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朱敦儒《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
《水調歌頭·淮陰作》
朱敦儒
當年五陵下,結客占春游。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落日經過桃葉,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換酒春壺碧,脫帽醉青樓。
楚云驚,隴水散,兩漂流。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長揖飛鴻舊月,不知今夕煙水,都照幾人愁。有淚看芳草,無路認西州。
《水調歌頭·淮陰作》譯文
遙想當年洛城風華日,春光姣好,總是與豪俠之客結伴游樂。穿著鮮艷的衣服,騎馬談笑一起游冶洛城水西。日落時候,他們頭戴鮮花,郊游歸來,經過桃葉渡時,酒樓里的美人上前留住了他們。美女為他們勸酒,開懷暢飲,摘掉帽子,醉臥酒樓。
楚地風云驚起,隴水飄散而去,兩廂漂流。如今飽受憔悴之苦,沒有地方可以讓我排遣內心的憂愁。盼飛鴻可以傳來遠方人的消息,盼同一輪明月可以為遠方人祝福。此時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和我一樣,在為遠別的情人而憂愁。淚眼所見,只有芳草連天,惹起人們無限的情思,而西州路卻始終尋找不到。
《水調歌頭·淮陰作》的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 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又名《元會曲》《凱歌》等。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下片句, 皆四平韻。另有偷聲、添字、減字者,皆為變體。
淮陰:今江蘇清江。靖康之變后,作者避地于此。
五陵:本指西漢五帝的陵墓,在長安附近渭水北岸,居此者多豪門大戶。此處借指自己年少時游樂之地。
結客:結交,豪俠之客。
跋馬:指撥馬。
桃葉:指桃葉渡,在今南京。此借指游冶之地。
小袖:指歌妓。
青樓:妓女之所居。
西州:東晉揚州刺史治所在金陵,因其府廨在臺城之西,故稱西州。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思念親人、懷戀故國的深情。上片追憶昔日春游之樂,放縱豪邁;下片訴說今日漂泊之苦,沉郁頓挫。全篇以樂襯哀,巧于關合,自然流暢,感人肺腑。 作者簡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