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原文
《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
辛棄疾
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君惜別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還記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對花渾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恨牡丹笑我倚東風,頭如雪。
榆莢陣,菖蒲葉。時節換,繁華歇。算怎禁風雨,怎禁鵜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棲棲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別。
《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譯文
不要去折荼蘼花,權且留住一分春色。還記得青梅如豆的時節,和你一起采摘。當時對著花的情景像在夢中。而今天醒著看風月,只恨牡丹花笑我頭發已經白如雪。
榆莢樹林,菖蒲的葉子。隨著時間的變換,繁華又凋零。怎么能經得住風雨,怎么能禁得住杜鵑的啼鳴。花和柳樹都已經老了,蜜蜂和蝴蝶還忙忙碌碌。也不是因為春天逝去了而有閑愁,而是因為離別。
《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的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
鄭厚卿:始末不詳。查淳熙七年后至稼軒卒前,衡州守之鄭姓者僅有鄭如崈一人,為繼劉清之之后任者。衡州:在今湖南省,以衡山而得名。
荼蘼(tú mí):又名酴醾,夏日開花,花冠為重瓣,帶黃白色,香氣不足,但甚美麗,唐宋詩詞多用之。
青梅:青的梅子。
少日:當時。
榆莢:榆樹葉前所生之莢,色白成串,有如小錢,通稱榆錢。
菖蒲(chāng pú):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香氣。相傳菖蒲不易開花,開則以為吉祥。
鵜鴂(tí jué):這里指杜鵑。據說這種鳥鳴時,正是百花凋零時節。
是棲棲者:《論語·憲問》:“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是:如此,這般。棲棲:忙碌貌。
簡短詩意賞析 該詞上片描寫了“看花”,以“少日”的“醉夢”對比“而今”的“醒眼”,下片描寫了物換星移,“花”與“柳”也都“老”了,自然不再“笑我”,無人可“恨”,全詞雖是餞別詞,但內容卻從著意留春寫到風吹雨打、留春不住,字里行間洋溢作者的似海深愁,角度新穎,構想奇特。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