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柳宗元《詠三良》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詠三良》原文
《詠三良》
柳宗元 束帶值明后,顧盼流輝光。 一心在陳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義皎如霜。 生時亮同體,死沒寧分張。 壯軀閉幽隧,猛志填黃腸。 殉死禮所非,況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 疾病命固亂,魏氏言有章。 從邪陷厥父,吾欲討彼狂。 《詠三良》譯文
衣冠整潔的三良正遇上明君秦穆公,他們才高志大,一顧一盼都光彩四射。
他們竭盡全力輔助朝政,使秦國與列國鼎足而立,受到四方稱頌。
三良效忠穆公懇切殷勤忠誠不二,君臣間恩禮情義就像秋霜般潔凈。
穆公在生時同三良就像一個人一樣,死了也不肯同三良分身。
壯士之軀埋閉在幽深墓道,勇猛之志只得填充在棺木中。
人死陪葬不是禮義之舉,況且還是用他的忠信良臣!
霸主的基業于是乎衰敗不振,而晉楚的國勢趁此壯大興隆。
魏武子之所以不從父命,以人為殉,是認識到父親被疾病搞迷亂了,遺命不需要遵從。
康公遵從非禮的殉葬作法,陷入父皇陷阱,我想揭竿而起討伐那昏庸的秦康公。
《詠三良》的注釋
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針虎為殉,皆秦之良也。
明后:明君,謂秦穆公。
幽隧:墓道。
黃腸:蘇林曰: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指棺木。
張皇:張大、擴大。
從邪:指殉葬之作法。
彼狂:指秦穆公子康公。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取材于《左傳·文公六年》載秦伯嬴任好卒后“三良”(子車奄息、子車仲行、子車針虎)皆被殉葬的事件。全詩寫三良從具體參政到殉死身亡,刺秦康公而美三良,其意在刺唐憲宗信讒言貶賢,自抒強烈的孤憤之情,作者將自己的切身參政經驗融入對歷史事件的觀照,賦予史事以豐厚的現實內蘊和情感深度,寫得有聲有色,情感激昂,極具現實意味。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