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清照《釣臺》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釣臺》原文
《釣臺》
李清照 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 《釣臺》譯文
大船只是因為有利可圖才來往,小舟也是為了追逐名利才來。
先生的品德使往來的人羞愧,他們特地趁黑夜悄悄過釣臺。
《釣臺》的注釋
釣臺:相傳為漢代嚴(yán)子陵垂釣之地,在桐廬(今屬浙江)縣東南。西漢末年,嚴(yán)光(字子陵)與劉秀是朋友,劉秀稱帝(漢光武帝)后請嚴(yán)江做官,光拒絕,隱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釣之所后人為釣,亦名嚴(yán)灘。
巨艦:大船。
扁舟:小船。
先生德:先生,指嚴(yán)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廬時,于釣臺建“嚴(yán)先生祠堂”,并為之作記,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通宵過釣臺:嚴(yán)光不為名利所動,隱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過釣臺者,常于夜間往來。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趙基嚴(yán)臺詩》記“漢嚴(yán)子陵釣臺,在富春江之涯。有過臺而詠者曰‘君為利名隱,我為利名來。羞見先生面,黃昏過釣臺。”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表達了作者對漢隱士嚴(yán)子陵的崇敬之情,作品主要對為名韁利索所羈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畫。詩人承認(rèn)自己掙脫不開名韁利索,同時也是不愿為名韁利索所羈。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