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王士禎《秦淮雜詩二十首·其一》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秦淮雜詩二十首·其一》原文
《秦淮雜詩二十首·其一》
王士禎 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 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艷景似殘秋。(艷景 一作:煙景) 《秦淮雜詩二十首·其一》譯文
一年多來那停泊秣陵畫舫行舟讓人想念,秦淮水上閣樓讓人魂牽夢繞。
十幾天來的和風細雨,使濃麗的春天變得像晚秋一樣凄冷。
《秦淮雜詩二十首·其一》的注釋
秣陵:南京古名。
夢繞:往事縈懷。
雨絲風片:細雨微風。多指春景。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以樂景抒哀情,由“腸斷”兩字可知作者懷著悲傷凄涼的心境來到了秦淮河邊,雖是“雨絲風片”的春日,但在綿綿的細雨中,在瀟瀟的春風中,作者只感到了對秦淮河今昔對比的無限悲涼,濃艷的春光也安慰不了如殘秋般的內心。全詩表達了作者對秦淮河凄涼蕭條的哀傷感懷之情。 作者簡介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謚文簡。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杰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后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馀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于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譯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譯 3、“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的原文翻譯 4、“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原文翻譯 5、“戴復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