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蘇洵《九日和韓魏公》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日和韓魏公》原文
《九日和韓魏公》
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九日和韓魏公》譯文
不才如我垂久老矣竟忝列先生的門下,金燦燦的酒器映照著我滿頭蕭蕭的白發。
慚愧呀魏公你如此看重又宴請了我,我在曲臺編的那本書消磨了幾多年華。
多少回重陽節從憂愁中過來的,多少回酒醉中又壯心偶發。
此番風雨之夜輾轉無眠,起來把新詩一遍一遍地寫下。
《九日和韓魏公》的注釋
九日: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晚歲:作者時年五十六歲,故稱。
金罍:泛指酒盞。
曲臺: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新詩:韓琦新賦的詩,詩中含有久居高位,賓朋滿座的富貴之氣。
簡短詩意賞析 首聯為謙恭之辭,登門不才為自謙,華發映罍為頌韓。頷聯又延展謙恭之意,意為不堪承受丞相邀人東閣宴飲的盛情,又愧列諸老儒于曲臺。頸聯言其感謝丞相的惠澤,表明丞相邀飲不但消解了佳節思鄉的愁緒,而且激發了自己的“壯心”。尾聯延展“壯心”:暮歸后,面對寒雨反而興奮得難以入睡,干什么呢?“自把新詩百遍開”。說寫新詩,暗寓業進之意。 作者簡介 蘇洵(1009年-1066年),北宋文學家,字明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長于散文,尤擅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有《嘉祐集》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譯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譯 3、“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的原文翻譯 4、“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原文翻譯 5、“戴復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