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原文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吳文英 明月枝頭香滿路。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鏡古。秋明白鷺雙飛處。 自摘霜蔥宜薦俎??上е仃?,不把黃花與。帽墮笑憑纖手取。清歌莫送秋聲去。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譯文
明月照桂樹,花香飄滿路。見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連刮起幾天西風,那末樹上的桂子將要被風吹得滿地皆是。重九夜月亮像秦鏡般高懸天空。秋高氣爽,水邊的白鷺受到月光的驚動,雙雙沖霄飛去。
從自家菜園中摘來了比較干凈、新鮮的青蔥,適宜于作為重陽祭祀用的菜肴,裝盆上供。只可惜已到了重陽節,我還沒有搞到幾盆應時的菊花。我九日隨俗登高,被山風吹落了帽子,就笑著請同行佳人代我正冠。登上高處,清歌一闋,歌聲不要隨著秋聲的離去而隨之消失。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的注釋
蝶戀花: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以南唐馮延巳《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一作晏殊詞)為正體,此體為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另有變體二種。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吳見山:吳文英詞友,常有唱酬相和。《夢窗詞》中,題其名的有六首,而和詞或用其原韻而作的有五首。韻:即和韻,是用他人詩詞所用的韻而作詩詞。分用韻、依韻、次韻三種。
枝頭香:指桂花盛開、桂子飄香。點重九節氣特點。
秦眉:秦望山,在紹興東南四十里。是群峰之杰,秦始皇登此以望南海。天鏡:以天為鏡。
霜蔥:潔白纖細的女子手指。
薦俎(zǔ):奉獻祭品。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肉的禮器,此代指食品。
黃花:菊花。
帽墮(duò):用孟嘉落帽故事。《晉書·孟嘉傳》載:“孟嘉為征西將軍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宴龍山,僚佐畢集,皆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
清歌:沒有管弦樂器伴奏的歌唱。又指清亮悠揚的歌聲。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寫重陽節。詞的上片主要描繪重陽節登高時的景色;下片著重抒寫作者對“秋聲”的感受。既寫出了重陽節的季節特點,又抒發了內心獨特感受。此詞情感意蘊含蓄,感情飽滿,情真意切。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譯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譯 3、“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的原文翻譯 4、“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原文翻譯 5、“戴復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