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劉燕哥《太常引·餞齊參議回山東》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常引·餞齊參議回山東》原文
《太常引·餞齊參議回山東》
劉燕哥 故人別我出陽關,無計鎖雕鞍。今古別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 一尊別酒,一聲杜宇,寂寞又春殘。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 《太常引·餞齊參議回山東》譯文
老朋友和我告別遠去山東,我無法鎖住你的鞍馬留住你。古往今來離別最是讓人傷感,以后誰再為我畫眉形如遠山?
一樽離別的苦酒,一聲杜鵑催人啟程的啼喚,孤寂空虛中又百花凋殘。今晚我將獨守空樓,對著明月把相思淚酒,度過這別后的第一個夜晚。
《太常引·餞齊參議回山東》的注釋
太常引:詞牌名,又名《太清引》、《臘前梅》等。雙調,四十九字,前片四句四平韻,后片五句三平 韻。 曲牌名,屬北曲仙呂宮。字數定格為七、五、五、七(四句),下接幺篇換頭,為四、四、五、五、七(五句),與詞牌上闋同。專作小令。
陽關:漢置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叫“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關隘。詩詞中的陽關常代指送別之地,如唐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雕鞍:雕花的華麗馬鞍,此代馬。
“兀誰“句:兀(wù),作語助。
峨眉遠山:指女子的眉毛。
杜宇:杜鵑。傳說古蜀帝王望帝,因通其相鱉靈之妻,慚愧而死,其魂化為杜鵑鳥,聲聲悲啼。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小曲是作者劉燕歌與一位官員餞別時即席而作。先化用王維的詩句,寫出了離別的無奈;接著又化用柳永的詞句,點明自古而今最難最苦的是別離,中間幾句寫了別后的相思和無比的空虛寂寞。結尾兩句寫出了相思之苦。該曲言簡意賅,用典而不隱晦,深入而能淺出,無限凄愴之情,只以纏綿含蓄之語出之,故能優游不竭。 作者簡介 劉燕哥,又作劉燕歌,生活于宋末元初,相傳為元代歌妓,現今存小令一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范成大《鄂州南樓》”的原文翻譯 2、“文天祥《重陽》”的原文翻譯 3、“趙長卿《臨江仙·暮春》”的原文翻譯 4、“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原文翻譯 5、“岑參《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