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吳文英《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原文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吳文英
送秋云萬里,算舒卷、總何心。嘆路轉(zhuǎn)羊腸,人營燕壘,霜滿蓬簪。愁侵。庾塵滿袖,便封侯、那羨漢淮陰。一醉莼絲膾玉,忍教菊老松深。
離音。又聽西風(fēng),金井樹、動秋吟。向暮江目斷,鴻飛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語,問楊瓊、往事到寒砧。爭似湖山歲晚,靜梅香底同斟。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譯文
秋云滾滾,密布萬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線,所以布下重云勸阻。五峰為了趕赴前線去必須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營壘也簡陋得像燕子窩那樣狹隘;每天趕路,又事務(wù)繁忙,一定會使他憑空添上滿頭白發(fā)。他因為任務(wù)重而愁白了頭,但他認真監(jiān)督,并且親自參加搬運糧草,所以連雙袖沾滿糠塵也管不得。這種艱苦的軍旅生活,即使積軍功被封為像韓信那樣的淮陰侯,也不會使人羨慕,因為這是勞苦功高理所應(yīng)得的賞賜啊。宴中擺上來吳地的當令名菜:莼絲羹、鱸魚膾,以期一醉,并勸五峰說:你難道能忍心拋下這兒傲霜的菊花圃、蔥郁的松樹林,任其荒蕪,不管而去?
西風(fēng)吹落梧桐葉,這簌簌的落葉聲,不但在哀傷秋天的無情,也是悲嘆五峰即將別離啊。今在江邊送別五峰,不覺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時分,見鴻雁飛蹤渺渺,想到分別在即,今后天各一方,音訊渺茫,不由得淚沾胸襟。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聲聲,哀訴似語,用以侑酒。希望五峰能像秦瓊、楊延昭一樣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兩個人談起往事,一直可以追溯到貧寒之交的年代。這一次匆匆籌辦的送別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歲末在杭州西湖邊梅樹下的寂靜處,大家交盞同飲時那樣的自在快樂呢?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的注釋
木蘭花慢:唐教坊曲,從雙調(diào)《木蘭花》演變而來。《樂章集》入“南呂調(diào)”。雙調(diào),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韻,后片十句七平韻,為定格。還有前片四平韻,后片六平韻的,系慢調(diào)變格。此詞為定格。
翁五峰:即翁孟寅,字賓旸,號五峰,錢塘(今杭州)人。登臨安鄉(xiāng)書,曾為賈似道客。
江陵:即今湖北江陵縣。唐升荊州為江陵府,宋為荊湖北路治所。賈似道督師湖北,翁為賈之幕客,所以有江陵、鄂渚之游。
卷:一本作“卷舒”。
羊腸:形容曲折小路。
蓬簪:《韓詩外傳》: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 婦人曰:“鄉(xiāng)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
庾塵:庾,庾亮,字元規(guī)。用東晉庾亮與王導(dǎo)爭斗之典。《晉書·王導(dǎo)傳》:“時(庾)亮雖居外鎮(zhèn),而執(zhí)朝廷之權(quán)。既據(jù)上流,擁強兵,趨向者多歸之。導(dǎo)內(nèi)不能平,常遇西風(fēng)塵起,舉扇自蔽,徐曰:‘元規(guī)塵污人’。”
淮陰:漢淮陰侯韓信。
莼絲:莼菜,江南風(fēng)味菜。
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古詩詞中常指宮庭或園林中之井。
斷:一本作“短”。
四弦: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四弦一聲如裂帛。”
楊瓊:中唐著名酒妓。元稹《和樂天示楊瓊》自注:“楊瓊,本名播,少為江陵酒妓。”
靜:林逋,林和靖。“靜”與“靖”同音。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敘寫詞人送別友人翁賓旸時的聯(lián)想和感嘆,表達了與友人離別的悲傷以及對友人的深厚感情。在送別友人之時,一面渴望其封侯掛印,一面又勸其掛冠歸來,共話別情。此詞善用典故,行文流暢,題旨清楚。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譯 2、“吳文英《訴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譯 4、“張繼《楓橋夜泊》”的原文翻譯 5、“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