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劉伶《北芒客舍詩》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芒客舍詩》原文
《北芒客舍詩》
劉伶 泱漭望舒隱,黮黤玄夜陰。 寒雞思天曙,振翅吹長音。 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 陳醴發悴顏,巴歈暢真心。 缊被終不曉,斯嘆信難任。 何以除斯嘆,付之與瑟琴。 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襟。 《北芒客舍詩》譯文
月亮被云層遮住昏暗不明,漆黑夜晚黝黑陰森。
半夜時分啼叫的雞以為天將亮,煽動翅膀發出長長的雞啼聲。
蚊蟲聚集在茂密草叢中,枯葉散落在寂靜冷落的樹林。
喝下陳年的甜酒讓憔悴的面容泛起紅暈,心中暢懷高歌巴渝。
在亂麻做的被子中遲遲等不到天亮,悲嘆實在讓人難以承受。
如何才能排遣心中滿腹的愁懷,唯有撫琴彈瑟,一抒衷腸。
在半夜吹奏起長笛,聽到此樂音讓自己心情漸漸的平復。
《北芒客舍詩》的注釋
北芒:即“北邙”,山名,在今河南洛陽北,是洛陽北御黃河的重要屏障,東漢、魏、晉時達官貴族死后多葬于此。客舍:猶言“客居”、“寄居”。
泱(yāng)漭(mǎng):不明的樣子。
望舒:神話傳說中為月亮駕車的神,后常代指月亮。
黮(dàn)黤(yǎn):昏暗的樣子。
玄夜:黑夜。《八代詩揆》“黮黤”作“黤黮”,義同。
寒雞:指在半夜時分不按一定時間啼叫的荒雞。《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古時迷信認為半夜雞鳴為不祥的惡聲。
吹:這里指鳴叫。垂長音,拉長聲音啼鳴。
蚋(ruì):一種似蚊的昆蟲,頭小,色黑,吸人畜血液。
豐草:豐茂的草。
散:飄散。
蕭林:清靜冷落的樹林。樹葉落后是秋冬之季,樹林更少生氣,故稱“蕭林”。
醴(lǐ):甜酒。陳醴,陳酒。發:發動,煥發。
悴顏:憔悴的面容。
巴歈(yú):亦作巴渝,歌舞名,《晉書·樂志》記載為“巴渝舞”。
缊(yùn)被:用亂麻做成的被子。
不曉:到不了早晨。因“缊被”不暖,難過寒夜,故說“缊被終不曉”。
斯嘆:此嘆,指“缊被終不曉”之嘆。
信:確實,的確。
任:擔當,承受。
斯嘆:代指胸中滿腹的愁懷。
瑟琴:兩種樂器,同時演奏,其音諧和,每以此比喻事物之和于心。
長笛:長笛,樂器名,漢武帝時丘仲因羌之制截竹為之,名羌笛。本為四孔,后加一孔,以備五音,謂之長笛。
中夕:半夜。
消:消除。胸襟(jīn):胸,指胸中;襟,指衣襟。襟當胸,故說胸而并及襟。胸襟,引申為指某種心情,志趣或抱負。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是一篇觸景生情的即興之作,通過對寒夜、荒雞、蚊蚋、枯葉、蕭林等寒秋蕭索景物以及陳醴、巴歈、缊被的描寫,抒寫了作者遠行客居中的困頓心境以及思鄉之情。全詩共十四句,前六句主要是寫景,后八句則重在感懷。 作者簡介 劉伶(221年-300年),字伯倫,西晉沛國(治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魏晉時期名士,“竹林七賢”之一;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劉伶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好老莊之學,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被認為無能而罷免。泰始二年(266年)朝廷征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被劉伶拒絕。劉伶現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 和《北芒客舍》 。《酒德頌》對“禮法”表示蔑視,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生活。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韋莊《歸國遙·春欲晚》”的原文翻譯 2、“辛棄疾《鵲橋仙·送粉卿行》”的原文翻譯 3、“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煙輕雨小》”的原文翻譯 5、“張炎《思佳客·題周草窗武林舊事》”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