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王維《雜詩三首》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雜詩三首》原文
《雜詩三首》
王維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雜詩三首》譯文
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門與孟津渡口相對。
每天沿河有來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從江南寄回的書信呢?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看見梅花已經開了,又聽見鳥兒的啼叫聲。
一顆充滿憂愁的心看著春草生長,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禁不住惶恐起來了。
《雜詩三首》的注釋
孟津河:指河南洛陽北部的黃河南岸一帶,是“武王伐紂,與八百諸侯會盟”之地,為古代交通要道。
君:對對方的尊稱,您。
故鄉:家鄉,這里指作者的故鄉。
來日:來的時候。
綺窗:雕畫花紋的窗戶。
寒梅:冬天綻放的梅花。
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于句末,相當于“否”,表疑問。
玉階:《萬首唐人絕句》作“階前”。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擬江南樂府民歌風格所作的一組抒寫男女別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絕句,暗含思念家鄉的情緒。第一首詩描寫閨人懷遠以及盼望音書的心情。第二首詩描寫游子思念家人 ,向故鄉來人詢問家中情形的話。第三首詩寫思婦給丈夫回信中的話。三首詩寫出一種纏綿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懷,都不事雕琢。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柳永《望遠行·繡幃睡起》”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南歌子·倭墮低梳髻》”的原文翻譯 3、“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風鬟雨鬢》”的原文翻譯 5、“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