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耒《風流子·木葉亭皋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流子·木葉亭皋下》原文
《風流子·木葉亭皋下》
張耒
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蘸薇淘齐x合,青鳥沉浮。向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閑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風流子·木葉亭皋下》譯文
樹葉紛紛飄落到水邊平地上,重陽節近了,又到了搗寒衣的秋天。怎奈我愁緒縈繞心中.白發生于兩鬢,即便隨意地將菊花插在頭上,花也應該感到被羞辱了吧。天色已晚,(我極目遠望)直望到白蘋煙盡之處,水邊開花的紅蓼深處。芳草脈脈含情,夕陽寂寂無語,大雁橫在南浦上,人則斜倚西樓。
不知你是否安好?書信和題詩,因兩地相隔遙遙而無法見寄。只能空白怨恨那時聚時散的白云,青鳥在其中隱現。你在風中懊惱不已,一片芳心,兩葉柳眉,怎能禁得起閑愁呢?情到不能言說之處,只能付與那東流水。
《風流子·木葉亭皋下》的注釋
木葉:即樹葉。后世常以此寫秋景,兼寫鄉思。亭皋:水邊平地。
重陽:即陰歷九月九日;古時風俗,人們常在這天登高,佩茱萸,飲菊花酒。有親友在外,屆時不免互相思念。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搗衣:古代婦女于秋季漸寒時,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備寄送遠方的親人過冬。
庾腸:即庾信的愁腸,喻思鄉的愁腸。后人常以“庾愁”代指思鄉之心。
潘鬢:即潘岳的斑鬢。這里詞人以“潘鬢”自喻身心漸衰之貌。
楚天:南方的天空。白蕷:水中浮草名。
紅蓼:生于水中者名澤蓼或水蓼,開淺紅色小花,葉味辛香。
南浦:指分別的地方。
“香箋”,即美好的書札;錦字:織錦上的字,指女子給丈夫的書信。晉代竇滔以罪徙流沙,其妻蘇蕙,因思念丈夫,織綿為《回文旋圖詩》以寄,后世常以此指妻子寄書丈夫,表達相思之情。
青鳥:傳說西王母飼養的鳥,能傳遞信息,后世常以此指傳信的使者。據《漢武故事》,西王母曾令青鳥傳書。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羈旅的愁思和對妻子的思念。上闕首尾寫景,中間穿插議論。秋景自然引發鄉愁,‘‘庾腸”、“皤髻”等連續用典,悲嘆年華已逝。下闕寫妻子思夫,想像對方思念之苦。結尾“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更是悲苦之極。 作者簡介 張耒(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風流子》等?!渡倌暧巍穼戦|情離思,那嬌羞少女的情態躍然紙上,讓人羨煞愛煞,那份溫情美妙真是有點“濃得化不開”。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詞有《柯山詩余》。列為元佑黨人,數遭貶謫,晚居陳州。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柳永《望遠行·繡幃睡起》”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南歌子·倭墮低梳髻》”的原文翻譯 3、“李煜《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清平樂·風鬟雨鬢》”的原文翻譯 5、“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