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程顥《秋日偶成》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日偶成》原文
《秋日偶成》
程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tài)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秋日偶成》譯文
日子閑散的時候,沒有一樣事情不自如從容,早晨醒來,東邊的窗子早已被日頭照得一片通紅。
靜觀萬物,世界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的興致隨著四季美妙風光自然變化而變化。
道理通著天地之間一切有形無形的事物,思想滲透在風云變幻之中。
不受權(quán)勢富貴所迷惑,貧賤而能保持快樂,這樣的男子漢就是英雄豪杰了。
《秋日偶成》的注釋
從容:不慌不忙。
覺:醒。
靜觀:冷靜觀察。
自得:安逸舒適的樣子。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
通:通達。
淫:惑亂,迷惑。
豪雄:英雄。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雖說是秋天偶然寫成,細細分辨卻可看出程顥的人生態(tài)度。就是心境悠閑,不慌不忙,絲毫不覺得任何壓力。睡眠充分,精神充足,走出戶外,放眼望去。以平靜的心情去欣賞萬物時,發(fā)現(xiàn)無一不具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頗具自得的神情。春夏秋冬四時,也都有各自的美好風光與特殊勝景,這些都要靠人去品味。我們應(yīng)該隨著四季的變化而享受自然的樂趣。 作者簡介 程顥(1032-1085),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程顥和弟弟程頤,世稱“二程”,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其學說在理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派”。其所親撰有《定性書》《識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遺書》《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書》。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的原文翻譯 3、“陸游《雜感》”的原文翻譯 4、“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原文翻譯 5、“莊周《逍遙游》”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