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啟迪智慧,古詩文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信、理解人生,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意思出處及全文賞析,如果你想了解“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意思、翻譯是什么?“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出自哪里?可以仔細瀏覽本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是什么意思? 站在山頭上,情感就好像彌滿了山;在海邊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出自哪里? 此句出自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全文如下:
《文心雕龍》
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 《文心雕龍》翻譯及賞析 一想到登山,情思里就充滿了山的秀麗景色,一想到觀海,情思里便騰涌起海面的萬里波濤。劉勰在這里說的是寫作初構思時,感情和想像所起的作用。 作者簡介 劉勰(約公元465年——?),字彥和,祖籍東莞郡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沈莊)人。南朝梁時期大臣,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劉宋越騎校尉劉尚之子。 少時家貧篤志好學,依靠名僧僧佑,學習儒家和佛家理論。撰寫《文心雕龍》,得到宰相沈約稱贊,授奉朝請,歷任臨川王(蕭宏)記室、步兵校尉、太子通事舍人。昭明太子蕭統去世后,內心傷悲,請求出家,沒有得到梁武帝許可。于是,燒發明志,法號慧地,出家并圓寂于定林寺。 《文心雕龍》引論古今文體及其作法,與劉知幾《史通》、章學誠《文史通義》,并稱文史批評三大名著,奠定了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推薦閱讀: 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意思出處及全文賞析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思出處及全文賞析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意思出處及全文翻譯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出處及翻譯是什么? 5、“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意思出處及全文賞析 6、“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意思出處及全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