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流彩華章之美,比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短短幾個字就能將讀者帶入意境,那么,你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意思是什么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哪?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出處及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什么意思?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哪里? 此句出自西漢淮南王劉安《淮南子•人間訓》一詩。全詩如下:
《淮南子•人間訓》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讀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侵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淮南子•人間訓》譯文 靠近邊塞地方住著一群人,里面有一位善于推測吉兇禍福的人。他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親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氣呢?”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帶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都祝賀他。他父親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禍患呢?”家里多了良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親又說:“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氣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侵入邊塞,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參戰,住在邊塞附近的壯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戰爭而死去,因為他兒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全文賞析 “塞翁失馬”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它告訴我們,無論遇到福還是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這樣,無論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事物的福和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要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 作者簡介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豐縣(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生于淮南國壽春縣(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西漢時期文學家、思想家, 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 劉安初封阜陵候,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封淮南王。好書鼓琴,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內書》(即《淮南子》 )21卷,《外書》甚眾。又有《中篇》8卷,言神仙黃白之術,亦20余萬言。著《離騷傳》, 獻之武帝。后因謀反案發而自殺。 推薦閱讀: 1、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3、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意思 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