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原文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李白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煙裊娜拂綺城。 垂絲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鳥相和鳴,間關早得春風情。 春風卷入碧云去,千門萬戶皆春聲。 是時君王在鎬京,五云垂暉耀紫清。 仗出金宮隨日轉,天回玉輦繞花行。 始向蓬萊看舞鶴,還過茝若聽新鶯。 新鶯飛繞上林苑,愿入簫韶雜鳳笙。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譯文
東風已吹綠了瀛洲之草,宮中的紫殿和紅樓,在春色里顯得格外的美麗。
龍池之南的柳色才著半綠,遠望似一片綠煙;柳條在春風中裊娜,拂著壯麗的城墻。
春天的游絲高高地掛在雕梁畫柱上,上面有美麗的小鳥在間關和鳴,好像它們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春風將間關的鳥語吹入云中,給千家萬戶都帶來了春天的聲音。
這時君王正在京城的宮廷之中游樂,天上有五彩祥云籠罩。
儀仗在陽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宮,玉輦繞著花叢而行。
先到蓬萊島去看仙鶴跳舞,又過茝若宮去聽黃鶯唱歌。
黃鶯在上林苑中飛鳴而去,但愿他的歌聲能與鳳笙一起,奏出一曲簫韶之樂。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的注釋
侍從:侍奉皇帝。宜春苑:唐玄宗游獵的一所園林。《雍錄》:“天寶中,即東宮置宜春北苑。”龍池:唐玄宗所建興慶宮之宮池。《唐詩紀事》:“龍池,興慶宮池也,明皇潛龍之地。”囀:鳥聲宛轉。
瀛洲:興慶宮內的瀛洲門,見《唐兩京城坊考》卷一。
縈煙:煙氣繚繞。綺城:城墻之美稱。指興慶宮東倚長安城墻之夾城。
雕楹:即雕梁畫柱。楹,柱子。
間關:鳥鳴聲。
鎬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處代長安?!对涂たh志》關內道京兆府長安縣:“周武王宮,即鎬京也,在縣西北十八里。”
五云:五色祥云。《宋書·符瑞志》:“云有五色,太平之應也。曰慶云。”天子之氣?!端螘?middot;王曇首傳》:“景平中,有龍見西方。半天騰上,蔭五彩云,京都遠近聚觀,太史奏曰:‘西方有天子氣。”’這里指皇帝所在地。紫清:此指天空。
仗:指皇帝出行的儀仗。
玉輦:帝后所乘之輦車。玉輦,美稱。
蓬萊:指大明宮內太液池中之蓬萊山。太液池在蓬萊宮之北。見《唐兩京城坊考》卷一。
茝若:漢殿名,在未央宮中。見《三輔黃圖》卷三。
上林:漢代苑林,在長安西北?!对涂たh志》關內道京兆府長安縣:“上林苑,在縣西北一十四里,周匝二百四十里,相如所賦也。”
簫韶:舜樂。即圣人之樂。《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鳳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鳳。故云鳳笙。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四段,詩意銜接細密,始有柳煙拂綺城,繼有垂絲百尺掛雕楹;前有春風卷聲入云,萬戶春聲,后有五云垂暉,君王春游心動;上有聽鶯鳴囀,下有新鶯飛繞,詩意銜接,絲絲人扣,層層相生,如行云流水,自然曉暢,表現了詩人巧妙的構思和藝術手法。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黃庭堅《滿庭芳·茶》”的原文翻譯 2、“陸游《東湖新竹》”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一叢花·詠并蒂蓮》”的原文翻譯 5、“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