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白《惜余春賦》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惜余春賦》原文
《惜余春賦》
李白
天之何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東方。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試登高而望遠,極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斷,淚流頰兮成行。吟清楓而詠滄浪,懷洞庭兮悲瀟湘。何余心之縹緲兮,與春風而飄揚。飄揚兮思無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綺色,愛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將闌,每為恨兮不淺。
漢之曲兮江之潭,把瑤草兮思何堪。想游女于峴北,愁帝子于湘南。恨無極兮心氳氳,目眇眇兮憂紛紛。披衛情于淇水,結楚夢于陽云。春每歸兮花開,花已闌兮春改。嘆長河之流春,送馳波于東海。春不留兮時已失,老衰颯兮逾疾。恨不得掛長繩于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
若有人兮情相親,去南國兮往西秦。見游絲之橫路,網春輝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躑躅兮傷別。送行子之將遠,看征鴻之稍滅。醉愁心于垂楊,隨柔條以糾結。望夫君兮咨嗟,橫涕淚兮怨春華。遙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惜余春賦》譯文
天為何讓北斗預告春的消息,北斗星斗柄指向東方,春天來臨,青綠色的水波搖動。蘭草茂盛,芳香四溢。登到高處,極目而望,只看天盡頭隱約模糊的云海。魂魄飛向春色之中,悲哀欲斷,淚在臉頰流成兩行。吟詠清風和滄浪之歌,懷念洞庭悲傷瀟湘。為何我的心總與春風一起,四處飄蕩。在飄揚的過程中思念無限,想念你佳人約會的日期卻一籌莫展。平原草木茂盛,呈現綺羅之色,喜愛芳草,心卻如刀剪。嘆息春天將要過去,每次想到美好的季節就遺憾不已。
在漢水彎曲處,湘水聚流之處,手握仙草,相思之情不能承受。想漢水女神在峴山之北,愁湘水女神在湘南。恨沒有盡頭,聚而不散貌,目光遠視,憂傷雜亂。男女分別在淇水,朝朝暮暮在陽臺之下。每當春天來臨,鮮花盛開。花已開敗,春天就改為夏季。面對大河中的流水長嘆,目送快速奔流的水波向東流去。春天的腳步留不住,美好的時光已經消逝。我一天天衰老,而且還體弱多病。恨自已沒有能力在天空中掛一根長繩,將太陽和月亮都栓住,不讓它們向西飛。
如果有志趣相同者,情愿一起去南國和西秦。看見飛動的蛛絲橫在路上,網住春光,不讓春天流逝,以便挽留游人。低聲吟唱悲傷的歌曲,分手時徘徊不定。送行子到遠方去,看遠行的大雁身影漸漸消失。折柳以送別,愁心如醉,隨著柳條糾纏在一起。望著夫君嘆息,淚流滿面怨恨春光。抬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送夫君在天涯。
《惜余春賦》的注釋
葳蕤:形容枝葉繁密,草木茂盛的樣子。
紅芳:紅花。
微茫:隱約,不清晰。
縹緲:形容空虛渺茫。
游女:漢水女神。
帝子:特指娥皇、女英,相傳是堯的女兒。
氳氳:沉郁的樣子。
眇眇:瞇眼遠望的樣子。
春輝:春天的風光。
躑躅:徘徊不前的樣子。
咨嗟:贊嘆、嘆息。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黃庭堅《滿庭芳·茶》”的原文翻譯 2、“陸游《東湖新竹》”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一叢花·詠并蒂蓮》”的原文翻譯 5、“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