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shí)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高翥《曉出黃山寺》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曉出黃山寺》原文
《曉出黃山寺》
高翥 曉上籃輿出寶坊,野塘山路盡春光。 試穿松影登平陸,已覺鍾聲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曉出黃山寺》譯文
破曉時(shí)分就乘著竹轎離開了寺廟,野塘邊、山路旁盡是一片春日景象。
穿過層層松林登上坦途,只從山顛云際隱隱約約傳來陣陣的鐘聲。
岸上的草色和溪里的水色上下一片碧綠。菜花是深黃色的,柳條是淡黃色的。
拄著手杖下轎子,不再匆匆一覽而過,有同行的伙伴一起就不要走馬觀花,淺嘗即止。
《曉出黃山寺》的注釋
籃輿:及竹轎。
寶坊:是對寺廟的敬稱。
杖藜:拄著手杖行走。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可分兩層,前六句為第一層,敘事與寫景,概括表現(xiàn)了山間的美景,詳細(xì)描繪了山下的田野風(fēng)光;最后兩句為第二層,議論抒情,含蓄地表達(dá)了詩人對美好大自然的無限眷戀之情和獨(dú)到的審美感。 作者簡介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余姚(今屬浙江)人。游蕩江湖,布衣終身。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yè),以布衣終身。他游蕩江湖,專力于詩,畫亦極為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gè)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黃庭堅(jiān)《滿庭芳·茶》”的原文翻譯 2、“陸游《東湖新竹》”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一叢花·詠并蒂蓮》”的原文翻譯 5、“杜甫《嚴(yán)鄭公宅同詠竹》”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