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商隱《臨發崇讓宅紫薇》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發崇讓宅紫薇》原文
《臨發崇讓宅紫薇》
李商隱 一樹濃姿獨看來,秋庭暮雨類輕埃。 不先搖落應為有,已欲別離休更開。 桃綏含情依露井,柳綿相憶隔章臺。 天涯地角同榮謝,豈要移根上苑栽。 《臨發崇讓宅紫薇》譯文
一樹孤獨的紫薇,千嬌百媚怒放開來,秋天深深庭院的暮雨,細蒙蒙好似塵埃。
紫薇花不太早凋謝是在等待欣賞的人來,現在賞花人就要離去,花也不必再開。
對紫薇一往深情的桃花緊緊依傍露井,輕柔蕪媚的柳條對紫薇互相間的思念竟隔著幸臺。
就算花開在天涯地角,同樣有榮有謝,又何必定要移植到上林苑中去?
《臨發崇讓宅紫薇》的注釋
發:出發。祟讓宅:王茂元所居之宅,在洛陽。紫薇:落葉小喬木,夏秋之何開花,花是紫紅色或白色,又稱“百日紅”。
濃姿:花樹盛開的姿態。
輕埃:細小的灰塵,比喻蒙蒙細雨。
搖落:零落、凋謝。
桃綏:桃花,綏是絲帶,形容桃花的光澤。
露井:沒有益的井。
柳綿:柳條,棉即絲棉,形容柳條的柔軟。
章臺:戰國秦宮名,在陜西長安縣故城西南隅,臺下有章臺街。唐韓翃有姬柳氏,安史亂中奔散,出家為尼,韓使人寄詩曰:“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上苑:上林苑。在長安之西,本為秦時舊苑,漢武帝重新擴建,周圍廣三百里。《西京雜記》:“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卉三千余種植其中。”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村雪夜坐》”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嘲三月十八日雪》”的原文翻譯 3、“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原文翻譯 5、“黃庭堅《次韻梨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