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黃庭堅《書幽芳亭記》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書幽芳亭記》原文
《書幽芳亭記》
黃庭堅
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貴之也。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也。是所謂“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者也。蘭雖含香體潔,平居與蕭艾不殊。清風過之,其香藹然,在室滿室,在堂滿堂,所謂含章以時發者也。
然蘭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別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盡知其族。蓋蘭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蘭也。《離騷》曰:“予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是以知不獨今,楚人賤蕙而貴蘭久矣。蘭蕙叢出,蒔以砂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是所同也。至其發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蘭,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雖不若蘭,其視椒則遠矣,世論以為國香矣。乃曰“當門不得不鋤”,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書幽芳亭記》譯文
如果一個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過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稱之為國士;如果一個女子的姿色超過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稱之為國色;如果蘭花的香味勝過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稱之為國香。自古人們就以蘭花為貴,并不是等到屈原贊蘭花之后,人們才以它為貴的。蘭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長在深山和貧瘠的叢林里,不因為沒有人知道就不發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殘酷的摧殘后,也不改變自己的本性。這就是所說的避世而內心無憂,不被任用而內心無煩悶。蘭花雖然含著香味形狀美好,但平時與艾蒿沒有什么兩樣。一陣清風吹來,他的香氣芬芳,遠近皆知,這就是所說的藏善以待時機施展自己。
然而蘭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來的。我自己長期在外做官,于是完全知道蘭和蕙的區別。大概蘭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蘭,《離騷》中說:“我已經培植蘭花九畹,又種下蕙百畝。”《招魂》說:“愛花的風俗離開蕙,普遍崇尚蘭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為賤以蘭為貴很久了。蘭和蕙到處都能生長,即使栽種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葉茂,如果用熱茶水澆灌就香氣芬芳,這是它們相同的地方,等到它們開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氣撲鼻的是蘭花,一枝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氣不足的就是蕙。雖然蕙比不上蘭花,但是與椒相比卻遠在椒之上。蘭花被世人認為是國香,當權者卻說“芳蘭當門,不得不除”,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隱士紛紛遠離當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吧!
《書幽芳亭記》的注釋
幽芳亭:黃庭堅貶居戎州時自建小亭,名為“幽芳亭”。
楚之逐臣:指屈原。
叢薄:草木聚生處。
“是所謂”二句:語出《易·乾·文言》。意思是君子避世,樂在其中,故無煩悶,即使不為世人所贊同,亦無悶也。不見是:不被贊同。
平居:平時。蕭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靄(ǎi)然:形容蘭花香氣很盛。
含章:含美于內。《易·坤·象》:“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此謂人含文章于內,遇適當之時必發之于外。
蘭蕙:蘭:蘭草,一名茼。古所謂蘭,多指蘭草,菲今之蘭花。蕙有二種:一種可薰除災邪,故亦名蘸草;一種名蕙蘭。今人謂蘭為唐蘭,蕙為蕙蘭。
滋:種。畹(wǎn):三十畝為一畹,九畹多于百畝,因此說楚人重蘭而輕蕙。
干:枝干。華:花。
視:比。椒榝(jiāo shā):像茱萸一樣的植物。
“當門”句:意為有才之士必遭忌恨殺害。《三國志·蜀志·周群傳》:先主(劉備)欲誅張裕,“諸葛亮表請其罪,先主答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蘭喻才士,張裕通曉占候,天才過人,而劉備銜其不遜,故云。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白居易《村雪夜坐》”的原文翻譯 2、“溫庭筠《嘲三月十八日雪》”的原文翻譯 3、“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原文翻譯 5、“黃庭堅《次韻梨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