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念奴嬌·過洞庭》原文
《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著 同:著;玉鑒 一作:玉界)
應念嶺海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肝肺 一作:肝膽;滄浪 一作:滄冥;盡挹 一作:盡吸;嶺海 一作:嶺表)
《念奴嬌·過洞庭》譯文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浩瀚無邊,在這中秋將至的時節(jié),更是沒有一點風勢。平靜清澈的湖面像白玉磨成的鏡子,像美玉鋪成的田地,有三萬頃那么寬闊,湖上只漂浮著我的一葉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會著萬物的空明,這種美妙的體驗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
應思量在嶺外一年左右的官場生活中,月光本就照耀陪伴,自己的心胸全部像冰雪一樣明潔。如今我(雖)因年老而深感短發(fā)稀疏,衣襟單薄透著寒意,(但)我仍能平靜地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zhí)斓厝f象統(tǒng)統(tǒng)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地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地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
《念奴嬌·過洞庭》的注釋
張孝祥:字安國,號于湖居士,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陽西南。
風色:風勢。
瓊:美玉。
著:附著。扁舟:小船。
素月:潔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銀河”。
表里:里里外外。此處指天上月亮和銀河的光輝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嶺海:嶺外,即五嶺以南的兩廣地區(qū),作者此前為官廣西。嶺海:一作“嶺表”。
孤光:指月光。
肝肺:一作“肝膽”。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
蕭騷:稀疏。蕭騷一作“蕭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單薄。
滄浪:青蒼色的水。滄浪一作“滄溟”。
挹(yì):舀。挹一作“吸”。西江:長江連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稱西江。
北斗:星座名。由七顆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狀。
萬象:萬物。
扣:敲擊。扣一作“叩”。嘯:撮口作聲。嘯一作“笑”。
不知句,贊嘆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時間)。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中秋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時間,然后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于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做酒漿痛飲。全詞格調昂奮,一波三折。 作者簡介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善詩文,尤工于詞,其風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的原文翻譯 2、“高適《塞上聽吹笛》”的原文翻譯 3、“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的原文翻譯 4、“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的原文翻譯 5、“秦觀《念奴嬌·過小孤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