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程顥《郊行即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郊行即事》原文
《郊行即事》
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醉,只恐風花一片飛。(醉 一作:勸)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郊行即事》譯文
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游賞,遠山春意正濃,四周一片碧綠蒼翠。
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穿過柳絲飄搖小巷的落花;感到困倦時,就坐在溪水邊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
休要推辭這杯酒,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
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不妨肆意游玩,但不可樂而忘返。
《郊行即事》的注釋
恣行:盡情游賞。
遙山:遠山。
興:乘興,隨興。
亂紅:指落花。
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圍的意思。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理學派”的作品。作者描寫了清明節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將追逐落花的小游戲寫進了詩里,在平添幾許稚趣的同時,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 作者簡介 程顥(1032-1085),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程顥和弟弟程頤,世稱“二程”,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其學說在理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其所親撰有《定性書》《識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遺書》《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書》。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