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韓翃《寒食》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食》原文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譯文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寒食》的注釋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的燃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太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侯,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簡短詩意賞析 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城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寒食節雖然禁火,但得寵的官員卻可以得到皇上特賜的燭火,家里輕煙繚繞。詩中充溢著對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同時暗含委婉的諷諫。全詩重在描寫景物,以白描手法寫實,結構嚴謹,蘊含多重轉折,用筆含蓄,寓意深遠。 作者簡介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