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盧照鄰《十五夜觀燈》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五夜觀燈》原文
《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十五夜觀燈》譯文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致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十五夜觀燈》的注釋
錦:色彩華麗,這里指色彩華麗的花燈,正月十五有放花燈的習俗。
開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種習俗,由夫婦中的男方主辦,活動內容一般為夫妻對坐進行宴飲或賞樂觀戲。宋羅燁《醉翁談錄》“常開芳宴,表夫妻相愛耳。”開,舉行。
蘭缸:也作“蘭釭”,是燃燒蘭膏的燈具,也常用來表示精致的燈具。
早年:年輕的時候,這里指年輕人。
縟彩:也作“縟采”,絢麗的色彩。
漢:天河,銀河?!短鎏鰻颗P恰分杏?ldquo;皎皎河漢女”,即為銀河中的織女星。
依:靠著,依靠?!墩f文》依,倚也。
千金笑:指美麗女子的笑。
九枝:一干九枝的燈具,枝上放置蠟燭或加燈油,也泛指一干多枝的燈。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從遠、近兩個角度描寫了元宵節的各種燈飾,遠眺如繁星落地,近觀如明月高懸,更有少女的笑臉與元宵燈籠相映成輝,使元宵燈節增添了無限情趣。全詩對仗工整,遣詞構思巧妙,入情入景,色彩絢爛,字里行間都有歡愉之情流露。 作者簡介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