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丘逢甲《元夕無月》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夕無月》原文
《元夕無月》
丘逢甲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神山淪沒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夕無月》譯文
滿城燈火蕩漾著一片春煙,天色陰沉,月亮隱在海天的那邊。
看到鰲山燈彩,引起了仙人流淚,海外的神山已經沉淪三年!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見月光,美麗的月亮大概在臺灣故鄉。
想到海天之外去尋找明月,半夜里做夢,神魂飛渡重洋。
《元夕無月》的注釋
元夕:農歷正月十五之夜。
六鰲句:鰲同鼇,《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鰲”,又《摭遺》:“李白自稱海上釣鰲客,謁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為鉤線?”后來詩家就常用釣鰲客來比喻豪邁有為的人。這里借指鰲山,是把燈彩迭成山的形狀;仙是作者自比,因看鰲山燈彩聯想到后句的神山淪沒而傷心流淚。
神山:《史記·秦始皇紀》:“海中有三神仙: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這里指臺灣島。
五更:以前把一夜分成五更,一更大約兩小時,此處指深夜。鯤洋:臺灣南部有海口名七鯤身臺灣島,鯤洋,指臺灣海峽。
作者簡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詩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后以倉海為名。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臺灣彰化,光緒十四年(1887年)中舉人,光緒十五年登進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臺灣,到臺灣臺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后又于臺灣的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