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滿江紅·中秋寄遠》原文
《滿江紅·中秋寄遠》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云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但愿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滿江紅·中秋寄遠》譯文
快快走上西樓,別等上天散放的浮云遮住了明月。請把纖細柔美的歌女請來,吹奏一首樂曲,驅散云彩。打開云彩遮擋的月宮如此清冷,是誰造就,好可憐這經玉斧修飾的明月。問嫦娥:你在這冰冷的月宮可否有愁?頭發已花白。
回憶當年歌舞歡聚的情景,長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為之助興添歡。嘆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總是圓時少、缺時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圓,人情未必總是別離。我欲化離恨為聚歡,待人歸時再細細傾訴。
《滿江紅·中秋寄遠》的注釋
寄遠:寄語遠人。就詞意看,這個遠人可能是詞人眷戀過的歌舞女子。
“但喚取”兩句:請美人吹笛,驅散浮云,喚出明月。按:此暗用吳殊中秋賞月事。玉纖:潔白纖細,指美人的手。橫管:笛子。
冰壺:盛冰的玉壺。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涼潔爽。玉斧修時節:剛經玉斧修磨過的月亮,又圓又亮。
“問嫦娥”兩句:想來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發。此暗用豐商隱《嫦娥》詩意:“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孤冷:即孤單寂寞。
“云液”四句:回憶當年歌舞歡聚的情景。云液滿:斟滿美酒。瓊杯:玉杯。咽:指歌聲凄清悲咽。
“嘆十常”兩句:嘆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圓還缺。此即蘇軾“何事常向別時圓”(《水調歌頭》)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圓磨亮。
“但愿”兩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圓,人情未必總是別離。此化用蘇軾《水調歌頭》詞意: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看承別:別樣看待。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是一首望月懷人之作,可能是與詞人有著感情糾葛的歌舞女子。這個女子令詞人愛慕不已。美月當空,已能勾起人無限秋思。面對中秋夜月,那懷人之情便愈發濃烈了。于是詞人借月寫意,傳遞了詞人對歌舞女子的怨尤與不忍相舍的復雜感情。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韓愈《題榴花》”的原文翻譯 2、“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3、“秦觀《點絳唇·醉漾輕舟》”的原文翻譯 4、“謝靈運《登池上樓》”的原文翻譯 5、“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