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岑參《初授官題高冠草堂》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原文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岑參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 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 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 只緣五斗米,辜負一漁竿。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譯文
人到三十才得個一命官,仕宦的念頭快要消磨完。
自憐沒有什么祖傳家業,總不敢嫌棄這微小的官。
澗水吞沒了采樵的小路,美麗的山花醉倚在藥欄。
只因為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負這根釣魚竿。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的注釋
高冠:長安西部的高冠峪,因山內石帽峰恰似巨人頭戴高帽故名,有著名的高冠瀑布,岑參曾在此隱居耕讀十載。
一命:最低等的官職。周代的官秩為九命,一命最低?!蹲髠?middot;昭公七年》:“三命茲益共。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岑參初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職位低微。
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闌:盡,殘。
自憐:自傷;自我憐惜。漢王褒《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舊業:祖傳家業。
微官:小官。
澗水:指從高冠峪流過的溪水。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
藥欄:芍藥之欄。泛指花欄。
五斗米:指官俸。
漁竿:釣魚的竹竿。此處作垂釣隱居的象征。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抒發了作者做官赴任時對原來的隱居地依依不舍的深情,表現了作者雖不屑擔任卑微的官職卻為生計所迫而不敢以此為恥的矛盾心情。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后獲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后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于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