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叔同《送別》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別》原文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送別》譯文
在城郊十里長亭的古道邊,長滿了賞心悅目的翠綠花草,向外延伸到天邊。晚風拂過柳梢,笛聲斷斷續續,夕陽在重重遠山外,緩緩地墜落。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就借著一壺粗釀的酒,趁著今夜這短暫的相聚,飲盡所剩的歡樂,今夜告別的夢中一定非常寒冷。
在城郊十里長亭的古道邊,長滿了賞心悅目的翠綠花草,向外延伸到天邊。請問你此去后,何時才會回來?若要回來請別猶豫徘徊啊!
知心朋友大多已不知去向,漂泊各地,天涯海角各一方。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能夠歡聚在一起,但卻是離別的時候多!
《送別》的注釋
長亭:送別場所,象征著離別。
古道:一個普遍的離別場所,古道常常出現在離別詩詞中,此處的“古道”也表達了無盡的離愁。
芳草:即香草,亦用來比喻忠貞、賢德之人,來源自屈原《離騷》之“香草美人”意象。
殘:殘缺、殘破,這里用來形容笛聲稀落。
零落:這里用來形容舊時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難以尋覓。
壺:又作“斛”“瓢”
盡:完結,消解。
作者簡介 李叔同(1880-1942) 初名文濤,改名岸,又名廣侯、成蹊,字惜霜,號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緒二十七年(1901)就讀于南洋公學經濟科。公費留學日本。在上野美術專門學校習油畫。加入同盟會。于東京組織春柳社,編演戲劇。歸國后,任教浙江第一師范學校、兩江師范學堂。民國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多才藝,編歌演劇、作畫治印無所不擅,又通數國文字。為南社社員。詩好作長短不齊之句,奇趣洋溢。詞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師文鈔》。今人輯有《李叔同詩全編》,詞在集中。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