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賀《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原文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
李賀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譯文
地面上小草泛著嫩黃的暖色,雖然天空中的云顯得那樣的灰暗,可是卻擋不住春天的生氣勃勃。這時飛絮迎面撲來,輕輕的從我臉頰上滑過,好像是在安慰我,并為我送行。
我曾經(jīng)說過,自己要像劉邦斬白蛇用的寶劍一樣,能夠做出一番事業(yè),可我還一事無成,卻決心要飛走了。走就走,為何還要讓我?guī)е∩磙o官回鄉(xiāng),難道你們真的以為我病了嗎?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的注釋
權(quán)璩:字大圭,唐代文學家權(quán)德輿之子。楊敬之:字茂孝,唐代文學家楊凌之子。
云昏:猶云灰暗貌。唐高適《薊中作》:“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
宮花:從宮苑飄出的飛花,此處猶言柳絮或楊絮,也暗指朝廷。
漢劍:指傳說中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之劍,作者自喻。
何事:為何,何故。病身:體弱多病之身。當時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官,回歸昌谷。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前兩句以京城美妙的春光反襯作者離京時痛苦的心境,暗含了對朝廷的不滿之意; 第三句以“漢劍飛去”表達了無奈之下決然離去的氣度和灑脫,表現(xiàn)了作者的自信;最后一句筆鋒再轉(zhuǎn),舊事重提,道出了作者放不下理想和抱負的真實內(nèi)心。全詩是作者對命運不濟,生不逢時的控訴,表達了作者不情愿離開官場的無奈之情。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長吉體”詩歌的開創(chuàng)者,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的原文翻譯 2、“李清照《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的原文翻譯 3、“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的原文翻譯 4、“盧照鄰《長安古意》”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少年游·玉壺冰瑩獸爐灰》”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