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陶淵明《贈羊長史·并序》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贈羊長史·并序》原文
《贈羊長史·并序》
陶淵明 左軍羊長史,銜使秦川,作此與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黃虞。 得知千載上,正賴古人書。 圣賢留余跡,事事在中都。 豈忘游心目?關(guān)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 聞君當(dāng)先邁,負疴不獲俱。 路若經(jīng)商山,為我少躊躇。 多謝綺與甪,精爽今何如? 紫芝誰復(fù)采?深谷久應(yīng)蕪。 駟馬無貰患,貧賤有交娛。 清謠結(jié)心曲,人乖運見疏。 擁懷累代下,言盡意不舒。 《贈羊長史·并序》的注釋
左軍:指左將軍朱齡石。羊長史:指羊松齡,當(dāng)時是左將軍的長史。長史:官名,將軍的屬官,主持幕府。銜使:奉命出使。秦川: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作此:寫這首詩。
愚:作者自稱,謙詞。三季:三代,指夏、商、周。黃虞:黃帝、虞舜,指上古時代。這兩句是說自己生在三代之后,卻向往黃虞時代的休明之治。
千載外:千年以前。指歷史上所謂禪讓時代,即唐虞之世。這兩句是說依賴古書的記載才知道上古的政治情況。
圣賢:指三代以前的圣君賢相。中都:占人以黃河流域為中原,在這里建都,都叫中都。如堯都乎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湯都毫,西周都鎬,東周都洛邑等,都在黃河流域。作者舉此,在于說明東晉都建業(yè),只是偏安割據(jù)的局面。
心目:心涉想目遠望。關(guān)河:山河。這兩句是說北望中原,不能忘懷,但卻去不了。
九域:九州,即天下。甫已一:開始統(tǒng)一。義熙十三年七月,劉裕滅后秦,送姚泓至京師,斬于市,天下漸趨統(tǒng)一。逝:語助詞,無義。理:治。輿:車。理舟輿:治備船和車要到中原去。
先邁:先行。疴(kē苛):病。負疴:抱病。不獲俱:不能同行。
商山:在今陜西省商縣東南,是劉裕入秦必經(jīng)之地。躊躇:徘徊、停留。
多謝:多問。綺與角:綺里季與甪里先生。
精爽:神如有靈。這兩句是說多問問商山四皓,他們的神如有靈今天應(yīng)怎樣?作者自己有歸隱之意。
紫芝:即靈芝。蕪:荒蕪。
駟馬:富貴人的車乘。貰(shì市):遠。無貰患:不能避患。交娛:歡娛。
清謠:指“四皓歌”。心曲:心窩里、心坎上。人乖:人生背時。見疏:被時代遺棄。
擁懷:有感。累代:應(yīng)前三季、黃虞、千載而言。舒:展。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念古傷今,流露著詩人對時局的觀感和政治態(tài)度,也體現(xiàn)了“君子贈人以言”的古訓(xùn),對友人進行諷示、忠告,大有別于一般傷離惜別、應(yīng)酬敷衍之作。全詩思路文理綿密,從遠處落筆,緊扣正意,徐徐引入,最后突出主旨,手法高妙。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xué)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