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九》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九》原文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九》
陳子昂 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 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 吾聞西方化,清凈道彌敦。 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 云構山林盡,瑤圖珠翠煩。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九》譯文
圣人從來不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一心憂慮拯濟平民百姓。
坐擁王位不是堯的本意,美玉高臺哪里可論說!
我聽說西方傳來佛教,清凈的道義更加質樸、篤厚。
為什么用盡黃金寶玉,以那奢靡的鐫雕為貴?
伐盡山林讓廟宇高聳,精美寶像過多綴珠翠。
鬼斧神工尚且不能成,人工之力又如何能及?
夸耀愚民恰增添煩累,自負智巧治道更昏聵。
《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十九》的注釋
圣人:指賢君。
憂:憂患。
濟:接濟。
元元:百姓。
黃屋:車名,古帝王所乘,車蓋用黃繒作里子。
瑤臺:用玉石裝飾的臺子。
安可論:更不必說。
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彌:更。
敦:敦厚,淳厚。
窮:窮盡,耗盡。
云構:指高聳入云的建筑群。
夸愚:指如此勞民傷財以夸耀的行為實際上很愚蠢。
適:只。
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視不能超然物外的行為為“物累”。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的主要特點是用詩來議論時弊。與詩人多次向武則天上呈的那些批評朝政得失的奏章大不相同,它所談的雖然也是政治、社會問題,但不同于一般直陳其事的政論文,它既是政論,但又首先是詩,是詩與政論的結合。 開頭四句標舉懦家仁政愛民的思想,抨擊武則天生事擾民的行為。借上古“仁德”之君來諷誡當代胡作非為的君主是中國古代詩歌習用的傳統手法。因此陳子昂開宗明義地為全詩立論:上古道德之君從來不為一己謀利,而是處處關懷和扶助善良的平民百姓。 作者簡介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陸游《夜泊水村》”的原文翻譯 2、“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的原文翻譯 3、“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的原文翻譯 4、“魏大中《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的原文翻譯 5、“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