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姜夔《月下笛·與客攜壺》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下笛·與客攜壺》原文
《月下笛·與客攜壺》
姜夔
與客攜壺,梅花過了,夜來風雨。幽禽自語。啄香心,度墻去。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殘茸半縷。悵玉鈿似掃,朱門深閉,再見無路。
凝佇,曾游處。但系馬垂楊,認郎鸚鵡。揚州夢覺,彩云飛過何許?多情須倩梁間燕,問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誤了人,年少自恁虛度。
《月下笛·與客攜壺》譯文
我與好友攜酒踏青,卻發現一夜的風雨已將梅花摧殘殆盡。梅花枝頭孤鳥獨鳴,啄食花心,凌空而去。出自佳人纖纖玉手的一件嶄新的春衣上還殘留一點兒縫制時的線頭。可惜現在梅花香凋玉殞,她也被鎖在深深的庭院,我們不可能再相見了。
我佇立凝望當初和她攜手同游的地方,而今只剩下那日我們系馬的垂楊柳和熟悉我的鸚鵡了。當我從舊夢中醒來時,我的愛人又在何處呢?我只能借助梁間的燕子把我的深情傳達給她,問一問她現在過得怎樣。當初我們怎能料想到這樣會虛度時光、浪費青春呢。
《月下笛·與客攜壺》的注釋
月下笛:詞牌名,調始周邦彥《片玉詞》,因詞有“涼蟾瑩徹”及“靜倚官橋吹笛”句,取以為名。
壺:酒器。
梅花過了:指梅花被風雨打落在地。
幽禽(qín):幽棲的小鳥。
香心:花心。
柔荑(tí):細向柔嫩的初生茅草,形容女子滑嫩的的纖纖玉手。
殘茸(róng)半縷:意為女子為他縫制的春衣還殘留著一縷絲茸。殘茸:縫農刺繡等針線活計用過的線頭。
玉鈿(diàn):古代女子的首飾,此處形容吹落的梅花像釵鈿一樣。
朱門:紅漆大門,指意中人所居之處。
認郎鸚鵡:只有架上的鸚鵡還認得我。
彩云:比喻美好事物或薄命佳人。
倩(qiàn):借助。
吟袖:詩人的農袖,此處是作者自指。
弓腰:形容女子纖細柔蚓的腰肢,舞蹈時腰肢彎曲的姿態。
恁(nèn):如此。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詞寫追懷舊情。上闕由眼前風雨摧花、耳邊幽禽獨語、衣上殘茸半縷,引出對舊情的思念和相見無路的悵恨。下闕以“凝佇”承上啟下,舊游處僅見垂揚、鸚鵡,又感慨今日物是人非;雖知人去夢醒,卻又欲罷不能,而向梁間燕子殷勤寄語;最后明知多情誤人,虛度年華,仍在苦澀中咀嚼昔日的甜美。全詞從細微處著筆,以小見大,以景襯情,回環蘊藉。這首詞雖是傷春懷人之作,然而讀后并不覺得沉重,清新的語言,婉轉的情調,使它成為描寫思念之情的動人佳作。 作者簡介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一說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另一說江西德興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之一。他的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歐陽修《漁家傲·別恨長長歡計短》”的原文翻譯 2、“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的原文翻譯 3、“納蘭性德《青衫濕遍·悼亡》”的原文翻譯 4、“晏幾道《清平樂·留人不住》”的原文翻譯 5、“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