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食寄鄭起侍郎》原文
《寒食寄鄭起侍郎》
楊徽之 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 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高易斷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別離心緒向誰言? 《寒食寄鄭起侍郎》譯文
清明時節我獨自走出郊野,寂寞山城家家門戶綠柳隱映。
隔水淡淡煙靄中,看得見佛寺修竹成蔭, 一路上細雨蕭疏, 經過的村莊落花陣陣。
天氣寒冷,菲薄的淡酒,不能讓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樓只見天高地迥, 我思鄉念友更容易極度傷心。
回望故家遠在千里以外,滿懷離情別緒又去講給誰聽?
《寒食寄鄭起侍郎》的注釋
寒食:寒食節。每年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禁火,吃冷食,謂之寒食。鄭起:宇孟隆,后周時曾任右拾遺、直史館,遷殿中侍御史。入宋,963年(乾德元年)外貶后,未再入任而卒。“侍郎”可能是“侍御”之誤。
清明時節:寒食節后兩日為清明節,故寒食、清明常并舉。郊原:郊外原野。古代風俗,寒食、清明要踏青掃墓,出郊春游。
柳映門:宋代清明寒食節時有插柳于門上的習俗,《東京夢華錄》卷七、《夢粱錄》卷二均有記載。
修竹寺:長著修長竹子的佛寺。
落花村:飄落花朵的村子。
酒薄:酒味淡薄。
迥(jiǒng):遠。斷魂:這里是形容哀傷至極。
故山:故鄉。
簡短詩意賞析 這首詩首聯描寫詩人清明時節出郊尋春,滿目雖見家家插柳應節,山城仍是一派寂寞冷落光景。頷聯更以極其疏淡的筆墨,繪出種種凄清的風物,詩人政治失意的凄黯心境即由此隱然透露。“天寒”兩句表達薄酒難以消愁,登高望遠只是徒增憂悶的苦況。篇末直敘與故鄉、摯友疏隔,離情別緒無誰告語之愁。全詩辭情哀惋,自然流麗。 作者簡介 楊徽之(921~1000)宋代官員、宋初第一代詩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后周顯德二年舉進士甲科,起家校書郎,集賢校理,累官右拾遺。因文才出眾,曾奉詔參與編輯《文苑英華》,負責詩歌部分。真宗時官至翰林待讀學士。為人純厚清介,守規矩,尚名教,尤惡非道以干進者,后患足疾而卒,謚文莊。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王建《塞上逢故人》”的原文翻譯 2、“吳文英《訴衷情·秋情》”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望月有感》”的原文翻譯 4、“張繼《楓橋夜泊》”的原文翻譯 5、“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