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流彩華章之美,比如:“不去慶父,魯難未已”短短幾個字就能將讀者帶入意境,那么,你知道“不去慶父,魯難未已”的意思是什么嗎?“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出自哪里嗎?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不去慶父,魯難未已”的出處及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出自哪里? 此句出自左丘明《左傳·閔公元年》。全文如下:
左傳·閔公元年
春秋•左丘明
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雩,講于梁氏,女公子觀之。圉人犖自墻外與之戲。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殺之,是不可鞭。犖有力焉,能投蓋于稷門。"
公疾,問后于叔牙,對曰:"慶父材。"問于季友。對曰:"臣以死奉般。"公曰:"鄉者牙曰'慶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巫氏,使季酖之。曰:"飲此,則有后于魯國。不然,死且無后。"飲之,歸,及逵泉而卒。立叔孫氏。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寢。子般即位,次于黨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犖賊子般于黨氏。成季奔陳。立閔公。 夏六月,葬莊公。亂故,是以緩。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請復季友也。齊侯許之,使召諸陳,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來歸",嘉之也。 冬,齊仲孫湫來省難,書曰"仲孫",亦嘉之也。 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對曰:"難不已,將自斃,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對曰:"不可。猶秉周禮。周禮,所以本也。臣聞之,國將亡,本必先顛,而后枝葉從之。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務寧魯難而親之。親有禮,因重固,間攜貳,覆昏亂,霸王之器也。" 初,公傅奪锜田,公不禁。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锜賊公于武闈。成季以僖公適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以賂求共仲于莒,莒人歸之。及密,使公子魚請。不許,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聲也。"乃縊。 閔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齊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閔公之死也,哀姜與知之,故孫于邾⑩。齊人取而殺之于夷,以其尸歸,僖公請而葬之。 《左傳·閔公元年》翻譯 當初,魯莊公修筑了臺榭,正好面臨黨氏的住宅,(他從臺上)望見了黨氏的女兒孟任,就下臺追逐。孟任關閉了自家的大門。莊公(在門外)說要娶孟任為夫人,孟任答應了他,并割破手臂與莊公盟誓。(后來)生了子般。魯國要舉行求雨的祭祀,先在梁氏的宅中演習,公子般的妹妹來觀看,一個叫犖的管理養馬的官在墻外同她嬉戲。公子般看到后很惱怒,就讓人鞭打犖。莊公(知道后)對公子般說:"不如殺掉他,那個人是不能鞭打的。犖是很有氣力的,能把大蓋扔到南城的稷門之上。" 魯莊公得了病,向他的二弟叔牙詢問他的后繼人,叔牙回答說:"慶父(莊公大弟弟)是個人才。"又問他的三弟季友,回答說:"我將以死來奉立公子。"莊公說:"往日叔牙說'慶父是個人才'。"季友就以莊公的命令來命令叔牙,讓他在姓的巫師家中等待,讓這個巫師給他喝毒酒,對他說:"喝了這酒,那你可以在魯國保留后代,不然的話,你也一定要死,并且死了連后代都沒有了。"叔牙飲了毒酒,往回走,到逵泉就死了。魯國立他的兒子為叔孫氏。 (魯莊公三十二年)八月癸亥日,魯莊公死在寢宮中。公子般繼承了君位,住在黨氏的旁邊。冬季十月己未日,慶父就派那個管馬匹的犖在黨氏宅中暗殺了子般。季友逃奔到陳國。魯國又立了閔公。 次年夏六月,埋葬了魯莊公。因為國內有動亂,所以拖延。 (魯閔公元年)秋八月,魯閔公與齊桓公在落姑會盟,請齊桓公幫助季友回到魯國。齊桓公答應了,派人到陳國去找季友,魯閔公停留在郎地等待他。《春秋》記載"季子來歸",是贊揚這件事。 冬天,齊國的仲孫湫來魯國慰問患難,《春秋》只寫"仲孫"(而不寫他的名),也是贊揚這件事。 仲孫湫回到齊國后說:"不除掉慶父,魯國的患難是沒有完的。"齊桓公說:"怎樣才能去掉慶父呢?"仲孫湫回答說:"患難沒完沒了,慶父就會自己遇禍而死。你就等待著吧。"齊桓公說:"魯國可以伐取嗎?"仲孫湫回答說:"不可以。魯國還執行著西周的禮儀。西周的禮儀是他立國的根本。我聽說:'國家將要滅亡,他的根干先動搖,而后枝葉就跟著倒下來。'魯國還沒有廢棄周禮,還不能去動它。你急需要平定魯國的禍難而親近他。親近有禮儀的國家,依靠厚重堅實的國家,離間內部離心離德的國家,覆滅君昏臣亂的國家,這是成為霸王的策略。" 當初,魯閔公的師傅奪取大夫卜锜的土地,魯閔公不加禁止。(魯閔公二年)秋季八月辛丑日,慶父派卜锜將閔公暗殺在魯國宮殿的側門內。季友帶著后來的魯僖公到了邾國。慶父逃奔到莒國,季友和魯僖公才回來,奉立了僖公。季友給莒國送賄賂要慶父,莒國把慶父送歸魯國。慶父到達密地時,派公子魚請求赦免他,季友不答應,公子魚哭著返回來。慶父聽到哭聲說:"這是奚斯(公子魚的字)的聲音。"就自縊而死了。 魯閔公,是哀姜的妹妹叔姜的兒子,所以齊國把他立為魯國國君。慶父與哀姜私通,哀姜想立慶父為君。魯閔公的死,哀姜參與,當然知道內情,所以她躲避到了邾國。齊國把哀姜從邾國捉拿到夷國殺了她,把她的尸體送回魯國,魯僖公向齊國請示后埋葬了她。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全文賞析 《左傳·閔公元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創作的一首借詠物而寄詩經?小雅的五絕。此詩寫詩經?小雅之情,卻全篇不離紅豆,正用其詩經?小雅子之名以關合詩經?小雅之情。 首句寫紅豆產地;次句以“發幾枝”一問,語極樸實,而又極富形象性,設問自然,則暗逗情懷; 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點明其詩經?小雅屬性,且用一“最”字推達極致,則“多采擷”的理由自見,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 全詩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語淺而情深,相傳當時即為人譜曲傳唱,流行江南。 左丘明簡介 左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推薦閱讀: 1、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3、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意思 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