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通往優秀的學習道路上有許多障礙,對于弱者來說,是此路不通的標志,但是它卻是強者成功跳躍的記錄牌。 不要埋怨學習的條件,條件是客觀存在的,它并不因為你埋怨而有所改變,要發揮自己的學習的主動性。大自然是公正的,她在給予人們困難的同時,也給予人們一份卓越的智力。 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其實,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我們任何一個智力健全的人,都可以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我們要獲得卓越發展,就必須學會學習,會學習就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學習就是拼命的讀書,其實,在現實中卻不完全是這么回事,有的人學習很用功,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有的人很輕松地學習,卻取得很好的成績,這就是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掌握學習的訣竅,善于動腦,思考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就非常有必要。只要你能積極進取,掌握神奇的學習魔法,就能邁向成功之路。 “一個人的想象應當超過他的能力,不然為什么要有天堂?”這是羅伯特布朗寧于1855年所作的一首詩中的詩句。雖然今天一個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可能要超過布朗寧時代的任何一個人的最大膽的想象,但大自然的法則仍然未變:一個人的想象如果不能超越他現時的能力,他就會停止學習,他的生活就會變成簡單的求生,最后,就會被一個更好的、更有想像力的演員推下人生的舞臺。威廉哥爾丁在一本名為《繼承人》的書中,提出了這種看法。他在書中描寫了一個智力低下的尼安德特人是怎樣被一個更富有想像力的人——克羅麥哥農人所取代。 “但是這些事和我有什么關系呢?”你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跟你很有關系,如果你不想被時代淘汰的話。我們在本書中將介紹一些超級學習方法和訓練方法。這些方法都是你所能想象到并可以做到的,都可以用來提高你的學習力。但是,如果你真想獲得成功,則必須堅持努力運用和拓展這些方法和過程,使自己的學習力得到最大的發揮,同時,不斷地為自己設立更高的目標,并為實現這些目標而永遠奮斗。 我們的學習力由一種神秘因素決定,這種因素將決定一個人的學業與生活的成敗,然而卻難以捉摸;它同一個人的整個性格息息相關卻又無法名狀。它是由興趣、抱負、靈感、價值觀、自信心和從倫理上對生活的重要性的認定的一個混合體。人們有時按照它的某一個組成部分來稱呼它,但是它通常卻有一個表示向前進和一種堅定快速的行進節奏的名稱,那就是學習的動力。 這種學習動力產生于拼搏向上的進取之中,而不是產生于空想之中。沒有學習的動力,人們就會萎縮不前,文明就要走向衰落。你可能會永遠在思索,是什么原因使一個人成功,卻使另一個人失敗。但是,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一個偉大的文明會走向衰敗,你就會回答說:“一個偉大的文明走向衰敗,不是由于地理變化,而是由于人們思想的變化。”人們變得滿足起來,便會失去學習的熱情,當人們不再想探索,不再想努力,當工作變成了乏味的事情,學習的激情被怨恨和不耐煩所取代,這時,文明就必然要走向衰落。 對于這種嚴重關系到人類發展與命運的學習動力。我們究竟了解哪些東西呢?首先,我們不要忘記,學習的動力是促進人們進步的關鍵。另外,通過分析動力的某些組成要素,我們還能發現在我們自己身上有哪些動力的要素。 如果沒有學習的興趣,世界上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對你也是沒有用的。 別人無法替你去感興趣,你的父母和老師也無法把興趣強加給你,興趣是你在課堂學習中所必備的條件。興趣常常可以把非常枯燥的課程內容變成活潑、有趣的東西。正像雅克瑪麗泰恩在他的《教育向何處去》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 “學習的內容永遠也不應當作僵死的東西去消極地或機械地接受。這種僵死的知識只會使人的頭腦變得呆板起來。相反地,學習的內容應當不斷地理解,使之成為大腦的一部分,結果會使大腦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就像扔進爐中的木頭,這塊木頭也會成為火焰,使爐火更旺。” 興趣可以使工作展現出新的天地。克奧斯索那在讓他的朋友為他粉刷柵欄時發現了這一奧秘。他說:“工作是孩子們被迫做的事情,而玩卻不是。”興趣能使責任和工作成為榮幸的使命,和充滿樂趣的游戲。在學習中,興趣可以驅走被迫的感覺。有了興趣,學習就會更有勁頭,更有自覺性。工作時總看表的人,會覺得一天的時間是那么漫長,似乎永遠也沒有盡頭,但對工作感興趣的人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興趣,作為動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最好還是用掛在坎特學校一間教室里的古老格言來總結一下吧: “如果一個人只滿足于完成別人所要求的事情,他只能是個奴隸。只有當他超越了這個限度,才會成為一個自由人。” 那么,抱負作為一個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東西呢?它絕不是簡單地接受現有的一切。亞歷山大大帝在20歲時,從他父親那兒繼承了一支由數位英勇善戰的將軍所率領的、裝備精良的軍隊。如果他當初只滿足于接受,那支軍隊可能很快就會落入那些將軍之手。那些未來工作早有安排,或在父親的公司里留有職位的人,常常覺得在學校學習是浪費時間。他們在無所事事地伸手等待,而職位到手后很快會輸給那些真正有抱負的、肯干拼搏的向上的人。 學習需要以發自內心的抱負為動力,它也像動力的其他組成部分一樣,可以用具體的方法去測量。抱負是你個人的財產,只有你知道自己有什么抱負,只有你自己才能增加這種財產,并用想象之筆將它們繪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去展現自己的能力。 要列出與你的學習有關的各種抱負。另外,還要列出與你的抱負有關的其他因素: 我有什么樣的學習能力? 我的抱負需要我在學習中怎樣行動? 在我準備選擇的職業中,需要我學習什么知識? 失敗又意味著什么? 我是否賦予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以應有的價值? 我的學習是否能給我足夠的靈感與勇氣,把我從平庸無為中拯救出來。 心態決定一切 我們本來可以繼續解釋動力的其他諸要素,但是,你應當看到我們現在繞了一個大圈子,又回過頭來重新談論起本書開始所描寫的人類的學習天資了。所以,要理解學習動力的意義,惟一的方法就是理解自己的學習天資與能力,理解開發與利用這些天資和能力的方法。 “如果能走則不要站,能跑則不要走,能飛則不要跑。”有一則古老的印第安人傳說,一只小鷹認為自己是一只松雞,所以從未用過自己的翅膀: 有一天,一個印第安小男孩撿到了一只鷹蛋,便把它放進了松雞的窩里。后來小鷹和其他小松雞一起孵了出來,并和它們一起長大。這只小鷹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松雞,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和其他松雞一樣,它在土里找蟲子和種子吃,從來不遠飛,而且翅膀煽動起來也很難看,只能飛起幾尺高,總之,松雞就應當這樣飛。 當這只小鷹長大后,有一天看見一只矯健的大鳥在高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是那樣有力,一振翅就能穿入云霄。 “這只鳥多美啊!這是只什么鳥?”這只鷹向身邊的一只松雞問道。 “那是一只鷹,是鳥中之王,”那只松雞回答說,“但是你再也不要想這件事了。你永遠也不能像它那樣飛翔。” 結果,那只鷹也就再沒想過這件事。它從未試圖高飛過,最多不過摔打幾下翅膀,抖抖羽毛而已。它慢慢地老死了,心里一直把自己看做是一只松雞。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明明是真正的鷹,卻總是把自己看做是松雞,胸無大志,毫不進取。記住,你是一只可以遨游蒼穹的雄鷹! 下面我們要用一個真實的故事來說明一個事實:如果你既能關心自己的良好心態,又能關心用以實現這種良好心態的學習天資,你自然就會得到學習的動力。 你的作業和考試不可能都得優。有時,你盡了最大的努力,結果成績還很低。這時你不免會感到失望、懷疑和沮喪。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應當想想下面這個故事: 21歲——生意失敗; 22歲——角逐議員落選; 23歲——再度生意失敗; 26歲——愛侶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 這個大失敗者,就是亞伯拉罕林肯。無數次的失敗沒有讓他泄氣的原因,就是他心存恢宏的希望,激發了強大的學習動力與熱忱,終使得他在52歲時登上了總統寶座。 林肯的這種學習的代價固然太大,但是他覺得自己在教訓中學到了許多東西,自己再也不會失敗了。他除了工作之外,還抓緊一切可能的時間如饑似渴地學習。 故事結束了,究竟什么是動力,學習的動力從哪里來?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像在夜間只憑聽聽遠山吹動的風聲去判斷風向一樣困難。除非你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來說明什么是動力,否則,你永遠也無法知道。時間和歷史都是無法回避的,如果你不能運用自己的學習天賦,時間就會把通向機會長廊的許多門關死,你將被拒之門外,永遠也進不了這條長廊。當你轉過頭去,想按老路返回時,你會發現歷史在盯著你,讓你為自己的浪費負債。你會問道:“可是我浪費了什么?” 歷史回答說:“你浪費了自己的學習天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