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有“三力”格外有價值,分別為學習力、思考力和知識力。
比如在PISA對72個國家15歲孩子的綜合能力的測試中,中國在2009年和2010年都拿到了第一名,而在2015年的數據中,中國在數學、科學、閱讀科目的成績上也名列前茅。 但是依然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問題,比如2015年的測試當中,數學排在第6位、數學排在第10位、閱讀排在全球第27位。 美國曾做過大量測試,問全球的小學生,三分之一減四分之一等于多少,但是在全部的孩子中,27%的美國孩子、65%日本孩子、87%的韓國孩子,93.6%的中國孩子答對。 所以中國基礎教育在很多年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但是,我們發現,人工智能和科技來了,在可預見的未來里,它們一定會為教育帶來很大的變化。它有可能會影響到如背誦、計算、考試體系的搭建,這部分人腦是比不上電腦的。甚至在高考上,學生都不一定能贏過機器人。 基于此,我們未來到底要怎樣搭建學生的能力,才能讓他們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我想,知識力將有很大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學習力、思維力才是未來學習的核心價值,例如向書本向互聯網學習的能力、溝通能力、探求能力、思辨能力等這些內容,或許是指導未來學生學習前進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