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曹雪芹《交趾懷古》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交趾懷古》原文
《交趾懷古》
曹雪芹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交趾懷古》的注釋
交趾:公元前三世紀末,南越趙佗侵占甌貉后所置的郡。前111年,西漢并南越后交趾受漢統治。40年,當地雒民在征側、征貳領導下起而反抗漢朝統治,遭馬援鎮壓。三世紀以后轄境逐漸縮小。589年廢。
“銅鑄”句:金鏞,銅鑄成的大鐘。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曾收兵器鑄金鐘和銅人。這里借指馬援建立了戰功。“銅鑄金鏞”,《紅樓夢》程高本改作“銅柱金城”以切合“交趾”之題,但從寓意來說不能改,故仍以脂硯齋版本為準。程高本改文所依據的史實是:銅柱,東漢光武帝時,交趾郡女子征側、征貳姊妺為反抗漢官吏蘇定的暴虐,起而反抗,得到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群起響應,攻克六十五城,自立為王。42年(建武十八年),劉秀派遣馬援率漢兵八千人合交趾兵共二萬余人前往鎮壓,擊敗了起義軍,征氏姊妺在作戰中壯烈犧牲。馬援便在交趾立兩根銅柱為標志,作為漢朝的邊界。金城,前81年(西漢始元六年)所置郡名,轄境相當于今甘肅西南、青海東部一帶。郡之西南為我國少數民族羌族所居。漢光武帝時,羌兵反漢人金城,35年(建武十一年),馬援率軍擊破羌兵,把七千羌人遷徙到三輔。振紀綱,所謂振興國家力量,整頓法紀王綱。
海外:古代泛稱漢政權統治區域之外的四鄰為海外。戎羌:羌族又稱西戎。
馬援:(前14——49)漢將,字文淵,大畜牧主出身,王莽執政末期為漢中太守,后依附割據隴西的隗囂,繼歸東漢光武帝劉秀,參加攻滅隗囂、平定涼州的戰爭。曾于金城擊敗先零羌兵,鎮壓交趾起義。封伏波將軍、新息侯。后進擊西南武陵少數民族時病死軍中。
“鐵笛”句:這是連著上一句說的,意思是論勞苦功高當數馬援,有笛曲可征其事跡,用不著去說漢初的張良。有謂張良曾吹笛作楚聲,亂項羽軍心于垓下,這其實是好事者的附會。馬援鎮壓了交趾后,聞劉尚進擊武陵五溪西南夷軍敗安沒,向劉秀請戰。劉秀憐其老,馬援說自己尚能披甲上馬,并當場試騎。劉秀稱贊說“矍鑠哉,是翁也!”(“精神真好啊,這老頭子!”)結果他在南征途中病死,留存其詩《武溪深行》一首,寫武溪毒淫,征途艱險,“鐵笛”所吹之曲即指此。崔豹《古今注》:“《武溪深》,馬援南征時作。門生爰寄生善笛,援作歌以和之。”子房,漢初張良的字。張良為劉邦建立統一的漢帝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劉邦曾稱贊他說:“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所以舉以比馬援。
作者簡介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于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周邦彥《解語花·風銷焰蠟》”的原文翻譯 2、“李商隱《觀燈樂行》”的原文翻譯 3、“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的原文翻譯 4、“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的原文翻譯 5、“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