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杜甫《哀江頭》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哀江頭》原文
《哀江頭》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一笑 一作:一箭)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哀江頭》譯文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稱)無聲地痛哭,春天偷偷地來到了曲江邊。江岸的宮殿千門閉鎖,細細的柳絲和新生的水蒲為誰而綠?回憶當初皇帝的彩旗儀仗下了南苑,苑里的萬物都生出光輝。昭陽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車出游,隨侍在皇帝身旁。車前的宮中女官帶著弓箭,白馬套著帶嚼子的黃金馬勒。翻身朝天上的云層射去,一笑之間雙飛的一對鳥兒便墜落在地。楊貴妃明亮的眼睛和潔白的牙齒在哪里呢?鮮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歸來!清清的渭水向東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劍閣是那么深遠。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沒有消息。人生有情,淚水沾濕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開放哪里會有盡頭呢?黃昏時,胡騎揚起滿城的塵土,準備到城南卻跑到了城北。 《哀江頭》的注釋
少陵:杜甫祖籍長安杜陵。少陵是漢宣帝許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過,故自稱“少陵野老”。吞聲哭:哭時不敢出聲。
潛行:因在叛軍管轄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這里。曲江曲:曲江的隱曲角落之處。
“江頭”一句:寫曲江邊宮門緊閉,游人絕跡。江頭宮殿:《舊唐書·文宗紀》:“上(文宗)好為詩,每誦杜甫《曲江行》(即本篇)......乃知天寶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宮臺殿、百司廨署。”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與妃游幸之所,故有宮殿。”
為誰綠:意思是國家破亡,連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同‘霓’)旌。”李善注引張揖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綴以縷為旌,有似虹蜺之氣也。”南苑:指曲江東南的芙蓉苑。因在曲江之南,故稱。
生顏色:萬物生輝。
昭陽殿:漢代宮殿名。漢成帝皇后趙飛燕之妹為昭儀,居住于此。唐人多以趙飛燕比楊貴妃。第一人:最得寵的人。
輦:皇帝乘坐的車子。古代君臣不同輦,此句指楊貴妃的受寵超出常規。
才人:宮中的女官。
嚼嚙:咬。黃金勒:用黃金做的銜勒。
仰射云:仰射云間飛鳥。
一笑:楊貴妃因才人射中飛鳥而笑。正墜雙飛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馬嵬驛之變。
“明眸皓齒”兩句:寫安史之亂起,玄宗從長安奔蜀,路經馬嵬驛,禁衛軍逼迫玄宗縊殺楊貴妃。《舊唐書·楊貴妃傳》:“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訣,遂縊死于佛室。時年三十八,瘞于驛西道側。”
清渭東流兩句:仇兆鰲注:“馬嵬驛,在京兆府興平縣(今屬陜西省),渭水自隴西而來,經過興平。蓋楊妃藳葬渭濱,上皇(玄宗)巡行劍閣,市區住西東,兩無消息也。”(《杜少陵集詳注》卷四)清渭,即渭水。劍閣,即大劍山,在今四川省劍閣縣的北面,是由長安入蜀必經之道。《太平御覽》卷一六七引《水經注》:“益昌有小劍城,去大劍城三十里,連山絕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也。”
人生兩句:意謂江水江花年年依舊,而人生有情,則不免感懷今昔而生悲。以無情襯托有情,越見此情難以排遣。
胡騎:指叛軍的騎兵。
欲往城南句:寫極度悲哀中的迷惘心情。原注:“甫家住城南。”望城北:走向城北。北方口語,說向為望。望,一作“忘”。城北,一作“南北”。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前半首回憶唐玄宗與楊貴妃游幸曲江的盛事,后半首感傷貴妃之死和玄宗出逃,哀嘆曲江的昔盛今衰,描繪了長安在遭到安史叛軍洗劫后的蕭條冷落景象,表達了詩人真誠的愛國情懷,及對國破家亡的深哀巨慟之情。全詩層次清晰,結構嚴整,首尾照應,構思縝密,語言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的原文翻譯 2、“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的原文翻譯 3、“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的原文翻譯 4、“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原文翻譯 5、“戴復古《賀新郎·寄豐真州》”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