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通過優美的文字與韻律,可以讓我們與先賢對話、與歷史溝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的翻譯和出處,如果想要了解“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哪里?可仔細閱讀本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是什么意思?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的意思是:鳥兒啼聲繁碎,是為有和暖的春風;太陽到了正午,花影才會顯得濃重。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出自哪首詩?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出自唐代杜荀鶴的《春宮怨》,全詩如下:
《春宮怨》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作者簡介 杜荀鶴(約846-約904),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臺縣)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進士,仍未授官,乃返鄉閑居。曾以詩頌朱溫,后朱溫表鑒他,授翰林學士,知制誥,故入《舊五代史·梁書》(《舊五代史·卷二十四·梁書第二十四·列傳第十四》有其傳)。 他以"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自期,故而對晚唐的混亂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頗多反映,如《山中寡婦》的避征無門,《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寶,亂殺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墳;《再經胡城縣》中酷吏的殘忍,縣民的含冤,都是這一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其詩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體詩,但也失之淺率,不甚耐讀。他自稱【苦吟】,從技巧上說,未必如此。《滄浪詩話》將他列為一體,翁方綱不以為然,在《石洲詩話》中說:【咸通十哲,概乏風骨……杜荀鶴至令嚴滄浪目為一體,亦殊淺易。】《苕溪漁隱叢話》引《幕府燕閑錄》,也謂鄙俚淺俗,惟宮詞為唐第一。 更多詩句的意思及出處: 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意思及出處 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意思及出處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意思及出處 4、“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意思及出處 5、“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意思及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