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流彩華章之美,比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短短幾個字就能將讀者帶入意境,那么,你知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意思是什么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哪里嗎?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出處及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什么意思? 窮困時不失掉義,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時不背離道,所以不會使百姓失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哪里? 此詩句出自 作者 《孟子·盡心上·忘勢》一文。全文如下:
《孟子·盡心上·忘勢》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忘勢》翻譯 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嗎?我告訴你游說(的態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無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無所求。" 宋勾踐問道:"怎樣就能做到悠然自得無所求呢?" 孟子說:"崇尚德,愛好義,就能悠然自得無所求。所以士人窮困時不失掉義,得志時不背離道。窮困時不失掉義,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時不背離道,所以不會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時,施給人民恩澤;不得志時,修養品德立身在世。窮困時,獨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時還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全文賞析 思想史上流行的觀點認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的體現: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前半句表達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度與出世境界。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游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推薦閱讀: 1、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3、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意思 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