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流彩華章之美,比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短短幾個字就能將讀者帶入意境,那么,你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意思是什么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哪里?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出處及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什么意思? 國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換,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換的。所以,百姓最為重要。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哪里? 此詩句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全文如下:
《孟子?盡心章句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祖以時,然而旱干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盡心章句下》翻譯 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應允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應允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凈,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全文賞析 《尚書》也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老百姓才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也就安寧了。 改用現代的口號,那就是-- 人民萬歲! 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為典型,最為明確的體現,"民貴君輕"成為后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們所引用。 有必要提出的是,"民"是一個集合概念,"民"作為一個集合的整體是貴的,重于國君的,但"民"當中的每一個個體,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樣呢? "民"這個整體,正是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每一個個體都是應當受到尊重,正如當今社會,提倡民主,提倡平等,提倡包容,提倡多樣性。正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當一個個體的"民" 與"君"相比,就應當是平等了,因為國君,也是一個個體的民。因此說個體之民,輕與君是不恰當的。 可見,千年之前的孟子,其觀念與當代民主觀念不謀而合。孟子此處的闡述,絕非是封建主義,恰是中華文明的精華;而認為"個體之民,輕于國君"的思想,恰恰是封建主義的典型代表了。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推薦閱讀: 1、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3、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意思 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