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間只有45分鐘,老師講的內容卻那么多,要想全都記住,除了用腦子以外,課堂筆記成了孩子不可或缺的好幫手。但做課堂筆記卻不是門容易的活兒,很多孩子做筆記很認真,學習效果卻依舊不好。
![]() 課堂筆記究竟該怎么做? 緊跟老師的思路 即使課前認真地進行了預習,也并不是說聽課時思想就可以放松了。上課時還是應當適度緊張起來: 1.認真聽講,緊隨老師講課的思路; 2.沒聽懂先做個記號,課后再說,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3.盡量將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 4.聽課時大腦要如同參加考試一樣機敏、緊張; 5.記好筆記。筆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書本上沒有的內容;二是聽課時不懂的地方。 總之,老師的思路是一節課的精華。抓住了老師的思路,也就等同于抓住了一節課的精華。 “前松后緊”法 “前松后緊”,是說聽課時前幾分鐘可以松弛一點,后頭再緊張起來。一節課45分鐘,一天好幾節課,要想每節課自始至終緊張、專注地聽講,基本不可能。因此,父母可以建議孩子聽課時“前松后緊”。 老師上課時,往往一開始是回顧以前所講內容并引入新的內容,這些一般比較簡單,接下來是較深入的分析和講解,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據心理學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續20——2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會下降。如果聽課是“前緊后松”,前半節課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節課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開始松勁。而課堂教學的內容,后半節才是重頭戲。 有重點地記下老師講課的內容 對于不同的學科,記筆記有不同的記法。例如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書上都有,而且內容完整、語句嚴謹,科學性與邏輯性都很強,所以不必記。著重記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題的技巧等。 這些內容一定要記: 1.老師列出的提綱。孩子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老師所講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記下,所以只需記下老師列出的提綱。 2.老師強調的重點。 3.課本上沒有而是老師補充的內容。 4.結合老師講課的內容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 5.記疑點: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 6.記方法: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 7.記總結: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后總結,這對于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整理筆記“七步法” 第一步,憶“趁熱打鐵”,課后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信息。實在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而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于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號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后練習,與教學(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準確性”。 第四步,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注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后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如,以語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后練習題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準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后復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課堂筆記該怎么用? 1.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對著筆記在腦海中回憶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包括每一個細節,實在想不起來再看筆記。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減緩對知識的遺忘。 2.要結合課后復習做好筆記整理工作:補充筆記中省略的部分,將簡化符號復原,對重點部分要核實,將未聽懂部分弄懂,使筆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化。 3.經常對照筆記,對老師講課的內容,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便于運用。 這些誤區一定要避免 1筆記成了教學實錄 有的孩子習慣于“教師講,自己記,復習背,考試模仿”的學習,一節課下來,他們的筆記往往記了幾頁紙,可以說是教材和教師板書的“映射”,成了教學實錄。孩子過分依賴筆記,忽視老師的講解,忽視思考,往往會漏掉老師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膚淺,學習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惡性循環。 記筆記時,不要把筆記本記滿,要留有余地,以便課后反思、整理,這樣既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又有利于課后有針對性的復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筆記本成了習題集 少量典型習題及其解法的確要記在筆記本上,但不能就題論題,而是要把重點放在習題價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寫好解題評注。這就好比安裝在高速公路兩旁的路標,它們會提醒你何時減速,何時急轉彎,何時遇到岔路口等。 解題也是如此,易錯之處或重要的解題思想,要用簡短精煉的詞語作為評注,把閃光的智慧用筆頭記下來,這對積累經驗,提升數學素養大有裨益。隔一段時間后,再把它們拿出來推敲一番,往往會溫故知新。 3筆記本成了過期“期刊” 有些孩子的筆記本好比過期期刊,時間一長就棄于一旁,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實在可惜。事實上,許多高考優勝者的經驗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筆記成為個人的“學習檔案”和最重要的復習資料。 合理利用筆記可以節省時間,突出重點、提高效率。當然,還要經常對筆記進行階段性整理和補充,建立有個性的學習資料體系。如可以分類建立“錯題集”,整理每次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并作剖析;還可以將筆記整理為“妙題巧解”“方法點評”“易錯題”等類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