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都有哪些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呢?
![]() 愛因斯坦后來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的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并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這兩件事,對他以后得發展道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他還閱讀其他人的著作,并對哲學發生興趣,13歲就開始讀康德的書。后來,他在《自述片段》中曾說:“我的那一點零散的有關知識主要是靠自學得來的。” 第二,讀書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目標追求而有所舍棄。 愛因斯坦對自己曾有所描畫,其中有一句說:“我是一個執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輕人。” 他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發展,而是毅然地舍棄和“刷掉了”學校里的許多課程,把精力和熱忱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不出所料,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這一膽大舍棄和合理調整,以及所做的選擇,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 第三,讀書學習之外,常與同學討論。 早在愛因斯坦上中學的時候,他就與兩個青年朋友經常在晚上一起學習和討論各家哲學著作,談論哲學和科學的各種問題。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有這個習慣,在蘇黎世工業大學讀書時,他與馬爾塞耳?格羅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誼,這種友誼與它們共同的學習與志趣是分不開的。 后來,他的這位同學成為知名的大學數學教授和數學家,更后又幫他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因為廣義相對論中不僅有物理學的論斷和解釋,還牽涉到一些數學問題,這方面他解決不了,才請格羅斯曼來幫忙的。由此可見,學習中的討論交流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有時對雙方都有好處。 第四,提倡深入理解,反對死記硬背。 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西南部的古城烏耳姆一個猶太人的家庭。當時的德國學校,教育紀律十分嚴格,盛行的又是一些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愛因斯坦對此十分厭惡,他喜歡“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學習中喜歡采用深入理解的方法。 他在回憶自己要考大學的那段生活時曾說自己:熱衷于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誦。以后,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堅持“深入理解”的學習方法,而決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記硬背。 |